白及怎么種植?白及高效種植技術(shù)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2096人閱讀
白及怎么種?今天惠農(nóng)網(wǎng)小編主要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土質(zhì)粘性強、土壤肥力較低怎樣種好白及。白及的藥用價值不錯,可消腫生肌等。有想法種植的朋友們也可以學習下這篇文章。
1 白及的生物學特性
1.1 白及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白及喜溫暖、陰涼和較陰濕的環(huán)境,不耐寒。野生白及主要生長在丘陵和低山地區(qū)的溪河兩岸、山坡草叢中及疏林下。
1.2 白及生長發(fā)育特點
白及屬蘭科藥用植物,根具有明顯的氣生根特點,對土壤的透氣性要求較高,其根主要生長于3~10 cm深的淺土層中,吸水、吸肥能力弱。塊莖前期生長緩慢,7-9月進入生長高峰期,新生塊莖生長位置具有逐年上移的生長特點。地上莖葉在出土初期組織幼嫩,在強光照下易遭受灼傷,展葉后隨著地上部分生長加快,對光照的要求逐漸增加,一定范圍內(nèi)可忍受強光照,地上部分生長高峰期在5-6月。
2 白及四層覆蓋栽培法解決的生產(chǎn)問題
四層覆蓋法即在白及播種時塊莖上依次蓋廢棄的菇料、土壤和落葉(稻草、松針)覆蓋物,冬季倒苗后培土覆蓋墑面。在白及塊莖上蓋菇料保持塊莖周圍疏松環(huán)境,形成透氣層,再在菇料上蓋薄土1層減少水分蒸發(fā),形成保水層,充分利用了廢棄菇料的透氣性和土壤的保水性,協(xié)調(diào)了白及對水、氣的要求。在土表覆蓋落葉、稻草或松毛等覆蓋物,既有利于減少水分蒸發(fā),又能經(jīng)常性保持土表濕潤有利于白及幼莖頂出土面,更重要的是能形成一層遮陰層,保護剛出土的幼苗不受強光照的危害,當幼苗長到2~3葉時對強光照的適應性增強,滿足了白及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對光照強度的需求,為白及露地生長創(chuàng)造合理的光照環(huán)境。
冬季培土適應了白及塊莖生長逐年上移的特點,避免了塊莖暴露于空氣中,起到保濕、保溫作用,解決了白及不耐寒的弱點;同時通過逐年培土后促進了覆蓋于墑面上的落葉、稻草、松針等覆蓋物腐爛,具有逐年培肥土壤的優(yōu)點,實現(xiàn)了土質(zhì)粘性稍強、土壤肥力較低的土壤也能種植白及。通過四層覆蓋方法很好地協(xié)調(diào)了白及對光、溫、水、氣、肥的需求,擴大了白及的種植區(qū)域。
3 白及四層覆蓋栽培技術(shù)
3.1 選地與整地
采用四層覆蓋方法栽培白及以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較好。對土質(zhì)的要求不是很嚴格,稍帶砂性的壤土或砂性較強而肥力低的紅壤均可種植。種植前翻耕土壤,深度20~25 cm,理成高墑,墑面寬90 cm,溝寬30 cm,墑高25~30cm。
3.2 播種
9-10月播種,選擇帶老稈的新生塊莖作為種栽,播種前將種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種30min,放置陰涼處晾干表面水分即可播種。每墑種植3行,株距20 cm,采用塘播,塘深5 cm左右,每塘種植3個塊莖,三角形種植,擺放塊莖時使芽的方向朝著塘外方。
3.3 覆蓋
擺好塊莖后,先在塊莖上方蓋菇料2cm左右。再在菇料上方蓋土0.5cm左右的薄土層,使塘面與墑面平,不留塘印。于墑面蓋落葉、稻草或松針等覆蓋物,厚度2~3 cm,澆透水。
3.4 田間管理
3.4.1 水分管理
白及塊莖自身含有較高的水分,并且保水性較強。通常情況下白及塊莖中含有的水分可以保障芽順利越冬。因此在種植時澆足水分后可以不再澆水,特別干旱的年份在越冬期間可以澆水1~2次。3月中、下旬當氣溫回升到15℃左右時白及開始陸續(xù)出苗,此期間是白及需水的臨界期,需及時澆水供給芽萌發(fā)。5-6月白及地上部分快速生長,需供給充足的水分,當土面發(fā)白時需及時澆水。7-8月雨季比較集中,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土壤水分含量高,誘發(fā)根腐病、莖腐病發(fā)生。
3.4.2 施肥
白及屬喜肥植物,對肥料的需求量大。冬季可結(jié)合培土施入有機肥或直接施用土雜肥覆蓋墑面,有機肥用量15~30 t/hm2。由于白及根入土淺、根毛不發(fā)達,吸肥能力差,5-6月當?shù)厣喜糠旨猩L時以葉面施肥為主,每隔15 d可用0.2%尿素和0.1%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噴施葉面,選擇晴天噴肥,噴霧位置以葉被為主。7-8月是地下塊莖快速生長期,施肥以復合肥為主,采用穴施,用量75~150 kg/hm2。
3.4.3 除草
白及墑面上覆蓋落葉、稻草或松針等覆蓋物后,可有效防止雜草生長,減少雜草數(shù)量,生長期中也會有少量雜草長出覆蓋物表面,可人工拔除雜草,拔草時按住雜草根際周圍的土壤再拔除,防止拔草過程中將白及塊莖帶出土面。以闊葉型雜草為主的地塊也可采用20%使它隆乳油進行化學防除,一般在雜草2~5葉期施藥防治效果較好,用量60 mL/hm2。
3.4.4 病蟲害防治
白及栽培中主要發(fā)生的害蟲有小地老虎、蠐螬和紅蜘蛛。小地老虎、蠐螬一般在3-4月白及苗剛出土時發(fā)生嚴重,主要咬食地下塊莖,當零星發(fā)生危害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澆灌根部;紅蜘蛛多于5月危害葉片,干旱年份發(fā)生較為嚴重,初發(fā)生時可用5%的吡蟲靈乳油1 000倍液進行噴霧。常發(fā)生的病害有莖腐病、褐斑病和灰霉病。
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條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發(fā)病早而重。低洼積水、通風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當?shù)葪l件有利于發(fā)病。白及病害防治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加強水肥管理,在雨季來臨時及時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莖腐病發(fā)生初期可用60%艾多收乳油600~800倍液灌根1次,即可控制病情,并恢復生長。褐斑病和灰霉病的防治一般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噴霧。
3.4.5 冬季覆蓋
白及于10月左右陸續(xù)倒苗,可在墑面上撒施有機肥15~30 t/hm2,立即培土1cm左右,或撒施土雜肥。再用稻草或落葉覆蓋墑面保溫、保濕。
4 采收與初加工
4.1 采收
種植3~4年后,于9-10月地上莖枯萎時采挖。白及塊莖數(shù)個相連,采挖時用尖鋤離植株30cm處逐步向莖稈處挖取,摘去須根,剪除地上莖葉,抖掉泥土,運回加工。
4.2 初加工
將塊莖分成獨塊莖,洗去泥土,剝?nèi)ゴ制?,置開水中煮或燙至內(nèi)無白心時,取出冷卻,曬干或烘干,放入撞籠里,撞去未盡粗皮與須根,使其表面光滑、潔白,篩去灰渣即可。也可趁鮮切片,干燥即可。
關(guān)于白及的種植技術(shù)今天惠農(nóng)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更多中草藥種植知識盡在惠農(nóng)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