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什么季節(jié)種植最好?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8822人閱讀
竹子生長速度迅速,大多四季常青,根系淺且靈動,是重要的森林資源寶庫,分布范圍極廣,生長迅猛,用途繁多。無論是建筑、造紙,還是編織、園林造景,竹子都能大顯身手。那么竹子什么時候種最好?
竹子什么時候種植?
不同類型的竹子,有著各自的生長節(jié)奏,決定了最佳的種植時機。
散生竹:每年三四月份,散生竹開始冒出筍尖,到了六月,大部分竹子開啟抽高生長模式。八九月是它們生長竹鞭的關鍵時期。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生長速度變緩,直至來年二月,氣溫開始回暖時,它們又重新煥發(fā)生機。對于散生竹來說,種植的黃金時段是十月至來年二月。其中,十月份的小陽春時節(jié),氣候溫和濕潤,最適宜竹子扎根生長。不過,到了十一二月,氣溫較低,竹子的生理活動減弱,發(fā)筍生長的機會也少了。
叢生竹:三五月份,叢生竹的嫩芽萌發(fā),六月到八月是它們發(fā)筍的旺盛期。由于叢生竹耐寒能力較弱,二月成為最佳種植時間。此時,可以選擇竹苗進行種植,相比直接用竹子,效果會好很多,因為竹苗的適應能力更強,生長潛力更大。
混生竹:它的生長節(jié)奏介于散生竹和叢生竹之間。每年五月至七月,是它們發(fā)筍長竹的關鍵期。因此,混生竹的最佳種植時間有兩個階段:十月至十二月,以及來年的二月至三月。這兩個時段的氣候條件,最適合混生竹生長。
竹子的種植技術
一、竹子的挖掘與處理
挖掘竹子:在挖掘竹子時,首先要找到竹子的桿柄。然后用鋒利的鑿子切斷桿柄,連同竹蔸和周圍土壤一起挖起。對于小型竹類,可以3至5稈成叢挖起,并保留2至3盤枝。在節(jié)間斜形切斷后,將竹子種植于事先挖好的穴中。
二、埋蔸、埋桿、埋節(jié)法
埋蔸:選擇強壯的竹蔸,在其上留竹桿長30厘米至40厘米,斜埋于種植穴中,覆土15厘米至20厘米。在埋蔸時截下的竹桿,剪去各節(jié)的側枝,僅留主枝1至2節(jié),作為埋桿或埋節(jié)的材料。
埋桿與埋節(jié):埋桿或埋節(jié)時,溝深20厘米至30厘米,將節(jié)上的芽向兩側,桿基部略低,梢部略高,微斜臥溝中,覆土10厘米至15厘米。覆土后略高于地面,再蓋草保濕。為了促進各節(jié)隱芽發(fā)筍生根,可在各節(jié)上方8厘米至10厘米處,鋸兩個環(huán),深度達到竹青部分。經(jīng)過這樣的處理,竹桿節(jié)部的成苗率可以顯著提高。
三、散生竹類的繁殖
帶母竹繁殖:
選擇1至2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帶有鮮黃竹鞭的母竹。這些母竹的竹鞭芽飽滿,竹桿較低矮,胸徑不太粗,是理想的繁殖材料。
在挖掘母竹前,要確定竹鞭的走向。然后,在距離母竹30厘米至80厘米處截斷竹鞭。大型竹留來鞭30厘米至40厘米,去鞭70厘米至80厘米;中型竹留來鞭20厘米至30厘米,去鞭50厘米至60厘米。
挖掘時,不能動搖竹桿。用利刀截去母竹的上部,通常保留5至7檔竹枝。接著,將母竹種植于預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至5厘米。
種植后,及時澆水,覆蓋草料,開好排水溝,并設置支架,防止風吹搖動根部,影響扎根。
移鞭繁殖:
選擇2至4年生的健壯竹鞭,最好在竹鞭出筍前1個月左右進行挖掘。
挖出竹鞭后,將其切成60厘米至100厘米為一段,盡量多帶宿土,保護好根芽。然后,將竹鞭種植于穴中,將竹鞭臥平,覆土10厘米至15厘米,并覆蓋草料,以減少水分蒸發(fā)。
一般在夏季,竹鞭會生長出細小的新竹。為防止新竹枯萎,可以剪去1/3竹鞘,保留6至7盤枝葉。
實生苗繁殖:
采收成熟種子,最好在當年進行播種。毛竹種子在一年后幾乎會喪失全部發(fā)芽力。播種時,要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土壤表面,然后輕輕覆蓋一層薄土。保持土壤濕潤,定期澆水,直至幼苗出土。
總之,無論是散生竹、叢生竹還是混生竹,都有各自適宜的種植時間,而挖掘、埋蔸、帶母竹繁殖等多種技術,更是精準地順應了竹子的生長習性。
關于竹子什么時候種最好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