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魚香腸”的加工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xué)堂
4162人閱讀
白芨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分布在我國貴州、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區(qū)。白芨具有較好的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其對結(jié)核桿菌、腫瘤細胞等有抑制作用。以下介紹一下白芨的育苗、采收及初級加工技術(shù)。
1育苗
1.1種子育苗
1.1.1苗床整理
應(yīng)選擇溫室且高度在1~1.5m的苗床,苗床每隔2m用木棍隔開并將塑料紙平鋪在苗床上,四周固定在苗床邊緣保持苗床水位在24cm。
1.1.2混合
將發(fā)酵過的樹皮粉與營養(yǎng)土、河沙按照1:8.5:10.1的比例混合,所得混合物在與多菌靈按照體積比為10000:1充分混勻配制成有機質(zhì),將配好的基質(zhì)裝入有孔的育苗漂盤中,基質(zhì)裝入占孔的三分之二,然后壓平壓實放入苗床上澆透水。
1.1.3種子處理
選擇授粉后胚齡18~20周且發(fā)育飽滿的白芨果莢,將采收好的果莢用牛皮紙袋裝好后陰干保存。在播種前將果莢放置在4℃的冰箱中低溫處理24h然后剝開果莢取出種子,將種子與滑石粉、草木灰按照1:50:50的比例充分拌勻。
1.1.4播種及育苗
將拌勻好的種子撒播在漂盤的孔中,播種密度為每平方米撒播5g,然后在漂盤上覆蓋上一層保鮮膜,注意水分管理并保持漂盤中的基質(zhì)濕潤。
1.1.5壯苗
待白芨苗長出一片真葉后揭去保鮮膜,每隔7d噴施一次配制好的營養(yǎng)液,長出4~5片真葉后每隔3d噴施一次。
1.2分塊莖繁殖、塊莖繁殖
9-11月初將白芨挖出,選大小中等、芽眼多、無病的塊莖,每塊帶1~2個芽沾草木灰后栽種。開溝溝距20~25cm、深5~6cm,按株距10~12cm放塊莖一個,芽向上填上土壓實、澆水、覆草,經(jīng)常保持潮濕3-4月出苗。畝用種苗100kg。
2種植及田間管理
2.1選地整地
選擇疏松肥沃的沙質(zhì)壤土和腐殖質(zhì)壤土,溫暖、稍陰濕環(huán)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種時宜選陰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cm以上施廄肥和堆肥,每畝施農(nóng)家肥1000kg,沒有農(nóng)家肥可撒施三元復(fù)合肥50kg。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勻。栽植前淺耕一次把土整細、耙平、作寬130~150cm的高畦。
2.2田間管理
2.2.1中耕除草
白芨在田間管理除草要求很嚴格,種植好噴灑乙草胺封閉白芨苗出齊后。5-6月份白芨生長的很旺盛,雜草也長的很快因此要進行除草。除草結(jié)合摟松畦面,除草時要淺鋤免得傷根。
2.2.2適時追肥
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個月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或稀薄的人畜糞尿,7-8月停止生長進入休眠但是要防止雜草叢生。
2.2.3灌溉排水
白芨喜陰因此要經(jīng)常保持濕潤,干旱時要澆水7-9月份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大雨及時排水避免傷根。
3采收及初級加工
白芨種植2~3年后9-10月份地上莖枯萎時,把塊莖挖起后去掉泥土進行加工。將塊莖單個摘下選留新稈的塊莖作種用,剪掉莖稈在清水中浸泡1h后,洗凈泥土放沸水中煮5~10min取出炕至全干。去凈粗皮及須根篩去雜質(zhì)。一般畝采收鮮品800~1000kg可加工200~300kg。以個大、飽滿、色白、半透明、質(zhì)堅實者為佳。白芨塊莖含有淀粉、葡萄糖、揮發(fā)油,根含有白芨甘露聚糖。白芨塊莖種子現(xiàn)行價每公斤120元,每畝需要種子120~140kg,購買種子投資14400元,不計算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的情況下種植一畝白芨需投資金14400元。
以上是白芨種植技術(sh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想了解更多種植相關(guān)的知識請關(guān)注惠農(nóng)學(xu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