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褐紋病的癥狀和防治措施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5945人閱讀
茄子生長適溫為22C~30C,根系發(fā)達,比較耐熱,35C~40C時尚能生長,但花器發(fā)育不良,45C以上葉面引起壞死斑點。栽培的茄子有長茄、卵茄、圓茄主要三個。下面一起學習下種茄子怎么才能高產(chǎn)?
一、育苗與定植
茄子的栽培時間取決于栽培設施。以下是長江下游地區(qū)春季茄子的育苗、移苗時間、設施及定植期的指南。
長江下游地區(qū)的春季茄子栽培通常追求早熟,因此需要培育壯苗。壯苗的標準通常為:株高18至20厘米,株展大于株高,莖粗0.7至1.0厘米,節(jié)長1.2至1.5厘米,有真葉12至15片,葉片大而厚實,葉色深綠,帶有即將開花的大花蕾,根系白色且健康,無銹根,植株無病,根周圍有直徑8至10厘米的護根土或營養(yǎng)土。
茄子植株高大,葉片寬闊,株間容易相互遮擋,因此種植密度應較辣椒、番茄稀疏。一般行距50厘米,株距40至50厘米,每畝(1畝=667平方米)可種植2600至3000株左右。早熟品種比晚熟品種種植密度大,修剪葉片的比不修剪的種植密度大。
二、田間管理
茄子定植后應早松土、勤松土、早追肥,以提高土溫和疏松土壤,促進植株生長。茄子喜肥耐肥,除了提苗肥外,在開始掛果時追肥一次,在第一層果實采收后施一次重肥,以滿足旺盛果期的需求。茄子葉片大,需水量多,生長前期要保持土壤適度濕潤,大量結果后要澆透水,在雨水較多的梅雨季節(jié)要注意排水。茄子葉片大且植株高,移栽苗根系不深,為防止土壤板結,在植株封行前應中耕,并結合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茄子可能會因為夜間溫度過低、白天溫度過高、土壤干旱、光照不足、營養(yǎng)不良等原因引起落花落果。如果5月上旬前夜間溫度低于15°C,為防止低溫引起落花,可以用30ppm的2,4-D溶液處理花朵,或用40ppm的水溶性防落素噴花。
為改善茄子的通風透光條件,應摘除第一花朵以下的側枝。當茄子第一、二果實收獲后,如果基部葉片過多影響通風透光,應去除部分黃葉、老葉以減少病害。
三、病蟲害防治
茄子的病蟲害包括綿疫病、褐紋病、青枯病、蚜蟲、紅蜘蛛等。綿疫病主要危害果實,也可危害幼苗。褐紋病危害莖葉及果實,病斑近圓形,褐色,后期為灰白色,有輪紋或無輪紋,斑面生許多黑色點狀的分生孢子,病部薄脆易穿孔,莖干基部的病斑由于皮層腐爛,如遇強風可使植株折斷倒伏。這兩種病害都是真菌性病害,高溫、高濕、通風透光不良等不良的環(huán)境條件都會加重病害的發(fā)生。防治方法包括:選用無病種子;種子、床土進行消毒;實行輪作;清溝排漬;鏟除雜草使田間通風透光良好等。在發(fā)病期間及時噴藥,如0.5%波爾多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共噴2~3次。
蚜蟲與紅蜘蛛可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50%二嗪磷乳劑1500倍液、20%三氯殺螨醇1000倍液以及敵敵畏、辛硫磷等藥劑防治。
四、采收與留種
茄子采收的標準可以通過觀察茄眼的顏色來判斷,若茄眼與果皮顏色分明,表明果實正在生長,組織柔嫩,品質(zhì)好。茄眼不明顯表示生長慢,應及時采收。溫暖天氣開花后18至20天為采收適期。6至8月高溫天氣應在早晨或傍晚采收,中午果實溫度高呼吸旺盛,容易干癟,皮薄的品種和供應外地或遠距離運輸?shù)那炎佑葢⒁狻?/p>
留種茄子栽植宜稀,應增施磷鉀肥料,少施氮肥。田間管理上應注意整株摘心,立支柱防倒,長形果可用短竹竿架起,以免果實與泥土接觸腐爛。一般每株可留2至3果,待果實黃褐色時摘下放在室內(nèi)后熟7至10天,使種子和果肉分離,然后切成數(shù)塊,在水中搗爛揉出種子,洗凈后在布上晾干,避免種子在烈日下曝曬。
綜上就是茄子種植的要點介紹,種植茄子需要根據(jù)地區(qū)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進行種植,掌握全面的管理技術也是重點。
關于種茄子怎么才能高產(chǎn)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