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的采收貯存方法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24729人閱讀
荸薺,又稱地栗、水栗、馬蹄,生育期較長,一般為210-240天。種植荸薺想要高產(chǎn),一定要掌握好栽培管理方法,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荸薺高產(chǎn)栽培技術,我們一起來看看。
1、選地整地
荸薺對土壤的要求不嚴,能適應各類土壤環(huán)境,但中性和微酸性土壤是最佳選擇。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耕作層在18-20厘米以上、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沙壤土水田。
2、種薺選擇
選擇表皮無損傷、頂芽和側芽健壯、色呈深褐色、個體大的球莖做種。剔除受損、個小、干癟、皮色不均的種薺。
3、催芽育苗
催芽前將洗凈種薺的正頭芽尖剪去0.2-0.3厘米,清水浸泡48小時,剔除漂浮種薺,取出瀝干。荸薺有球莖育苗和分株育苗兩種方式,球莖育苗在6月中旬至7月初進行,分株育苗在4月中旬進行。
4、定植
一般在7月中下旬、幼苗高30-45厘米時進行。長江流域早水荸薺在6月下旬前定植,伏水荸薺在7月份定植,晚水荸薺在7月下旬至8月初栽植。定植前將秧苗連球莖一同挖出,剔除弱苗和“雄苗”,保持株距和行距適當。定植時將秧苗插入土中,深度為8-10厘米,每穴定植1叢幼苗。
5、水肥管理
移栽后保持淺水層以促進莖葉生長和分蘗分株,高溫季節(jié)加深水層以防高溫傷苗,結球期加深水位以促進球莖膨大,球莖成熟后排水保持土壤濕潤。追肥以氮磷鉀肥為主,前期以氮肥為主,促進地上部莖、葉的生長。后期以鉀肥為主,促進球莖的迅速膨大。一般追施兩次,分別在分蘗分株期和球莖開始膨大時,每次每畝施尿素8-12公斤。
6、田間管理
在活棵后到分蘗期前淺中耕除草2-3次,隔10天一次。中耕深度6-8厘米,結合除草進行施肥。定期巡查田間,發(fā)現(xiàn)病蟲害及時防治??墒褂蒙锓乐魏突瘜W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減少農(nóng)藥使用量,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以上就是荸薺高產(chǎn)栽培技術,想要種植荸薺的農(nóng)戶,可以選擇高產(chǎn)、優(yōu)質且抗逆性強的品種,如余杭大紅袍、店頭荸薺等。
關于荸薺高產(chǎn)栽培技術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