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qū)茶園栽培管理技術介紹
惠農網·農技學堂
7895人閱讀
在原先,一直以來南方地區(qū)的茶葉總是優(yōu)于北方地區(qū),但是當南茶北引構思的提出后,山東的許多地方也開始種植茶葉起來,因為山東三面臨海,氣候濕潤,并且土壤是適合種植茶葉的酸性。
1 茶園施肥
1.1 選擇肥料種類
田間肥料種類眾多, 但應合理選擇施用茶園肥料。1.1.1根據茶樹生長特點選擇肥料。應選用酸性、偏酸性或中性肥, 如硝酸銨、尿素和硫酸鉀等。特別注意茶樹忌氯化物, 茶園不能直接大量用含氯較多的氯化銨、氯化鉀等肥料, 必須混合其他有機肥料一起使用。
1.1.2 根據土壤理化性質, 測土施肥。
根據667m施有機肥400kg、尿素25kg、復合肥25kg的用量, 科學施肥, 后續(xù)緊跟人工蓋肥, 整埂, 要求中間高兩邊低, 略呈饅頭型、便于澆水。追肥結束后根據茶園具體需要, 對茶園茶葉噴施石硫合劑。根據藥的稀釋倍數, 用藥必須噴勻, 噴全面, 1天內大片全部打完。
1.2 施肥時間和方法
按照茶樹的生長特性和需肥時間, 茶樹施肥分為底肥、基肥和追肥3種。
1.2.1 底肥。
底肥要分深中淺層施用, 土肥相融, 促進地下土壤熟化, 促使茶樹根系向地下伸展。按40~60cm開溝, 將表土和地下土分開, 溝底按10~20cm松土后按層施肥。
1.2.2 基肥。
基肥施用時間上遵循茶樹的生長規(guī)律, 通常完成采茶時要及時施肥, 切勿冬季施用。一方面冬季開溝會破壞茶樹根系, 不利于茶樹過冬。另一方面, 茶樹根系的吸收能力差, 對施入的基肥吸收少。基本原則是施在茶樹根系3~5cm處, 便于根系吸收, 減少基肥流失。
1.2.3 追肥。
分春、夏、秋茶追肥。春天茶樹生長迅速, 對養(yǎng)分的吸收快, 所需養(yǎng)分多, 春茶前的追肥對春季優(yōu)質茶生產最為重要。催芽肥應根據茶樹對養(yǎng)分的吸收規(guī)律施用, 一般應在采茶前25天左右施入。對于以優(yōu)質茶且產量高的茶園, 因采摘量大, 應在施催芽肥后, 春茶開始采摘前增施1次氮肥。為了保證夏、秋茶的生長, 在春茶和夏茶之間需進行追肥。因春、夏茶之間時間隔較短, 追肥一般在春茶結束后立即施用。夏茶結束后要進行第3次追肥, 以利于秋茶生長。
2 茶園灌溉
一般在北方宜采用噴灌和地面流灌的方法。
2.1 噴灌
噴灌噴水均勻, 均勻度可達4/5左右。節(jié)水效果好, 比溝灌省水1/2左右。在噴灌時能幫助完成噴施液肥、農藥的工作。
2.2 地面流灌
地面流灌方式主要是利用抽水泵等工具將水引入茶園。地面流灌的方法, 在茶區(qū)使用較為廣泛。
3 茶葉采摘
采茶應該建立在茶樹生長旺盛的基礎上, 只有茶園土壤肥沃, 茶樹根系發(fā)達、長勢良好的樹冠, 才能長出較多的新芽, 達到采摘的要求。
3.1 開采標準
由于茶樹發(fā)芽的遲早、生長速度因氣候、品種及栽培管理條件而異, 所以開采期亦有差異。一般, 春茶樹冠新梢達到10%~15%采摘標準時, 夏秋新梢達到5%~10%采摘標準時, 大宗綠茶即可開采。但是, 機采茶園的開采標準則應掌握在70%左右。
3.2 采摘方法
3.2.1 按標準及時采。
開采時間按照達標的先后開采, 按經驗, 旺采期在開采后10天左右。在旺采期內, 要盡量把采摘面上可采的新梢全部采下, 每隔2~3天輪流采1批。
3.2.2 分批多次采。
通過分批多次采, 可促使茶樹形成更多新梢。分批多次采茶的時間間隔可根據茶樹品種、氣候、樹齡、肥培管理情況及制茶原料的要求而靈活掌握。在新梢生長旺盛而集中的時期, 分批間隔天數可縮短, 增加采摘批次。
3.2.3 依樹勢、樹齡留葉采。
幼齡茶樹要按照“以養(yǎng)為主, 以采為輔”的原則采摘。成年茶樹應以采為主, 以養(yǎng)為輔, 多采少留, 采養(yǎng)結合。茶樹更新后要重新塑造樹冠, 因此, 更新后的茶樹要注意以養(yǎng)為主, 采養(yǎng)結合。
4 茶樹修剪
4.1 根據年份確定修剪時間
修剪還應根據茶樹品種、樹型、茶樹大小、老嫩進行輕修剪、深修剪、重修剪或臺刈等。修剪平面要求中間高、兩邊低, 略呈饅頭型, 修剪長度掌握在10~20cm。修剪方法應按照茶樹的生長環(huán)境、發(fā)育情況和樹勢來選擇, 科學運用才能達到提質、增產的目的。
4.2 與修剪相配套的農業(yè)措施
4.2.1 加強肥水管理。
修剪前要施入較多的有機肥或復合肥, 一般農家有機肥的667m施用量1000~2000kg, 或茶樹專用復合肥100kg。修剪后待新梢萌發(fā)時, 及時追施催芽肥。另外, 修剪下的沒有嚴重病蟲害的枝葉應留在茶園內。
4.2.2 留養(yǎng)與采摘結合。
處理好留養(yǎng)和采摘的關系是修剪茶園最重要的管理內容之一。對于春茶后深修剪的茶樹, 剪后茶樹葉面積銳減, 應留養(yǎng)一季夏茶, 秋茶適當打頂輕采;樹勢較弱的茶樹, 為使其恢復, 夏、秋茶應予以留養(yǎng)。由于重修剪和臺刈的茶樹芽葉粗壯, 前期以留養(yǎng)為主, 并進行定型修剪。
4.2.3 及時防治病蟲害。
茶樹修剪后應及時進行病蟲防治。主要措施有清除病蟲危害嚴重、容易擴散傳播的枝條, 集中處理;對于重修剪或臺刈的茶樹, 最好用波爾多液或殺菌劑涂抹剪口, 防止傷口感染。
5 越冬管理
5.1 松土
采茶結束后, 充分利用墑情, 沒有墑情及時澆水造墑, 用手扶拖拉機帶著旋耕犁及時松土, 要求松勻、松透, 深度達20cm。
5.2 澆水
立冬過后, 小雪左右澆1遍過冬水, 促使茶樹安全越冬。茶園面積較大, 必須分批次澆, 澆水必須從高到低, 澆勻澆透滲透20cm以上, 并避免跑水漏水現象。
5.3 蓋膜
新茶園行距寬, 取土方便, 采用4m膜, 省時省工, 利用無風或小風天氣及時蓋膜, 老茶園取土困難, 用8m膜。
5.4 春季管理
春節(jié)后氣溫逐漸回升, 當棚內溫度持續(xù)達25℃以上時, 需把弓棚兩頭膜打開進行通風, 遇大風天氣再把兩頭蓋上防風刮。
5.5 撤膜
通風1周后, 棚內茶樹與外邊氣候相適應, 及時撤膜, 晾干、疊好、捆好, 各組編好號運回指定地方分組存放, 便于以后使用。
以上就是惠農網小編整理的北方地區(qū)茶園栽培管理技術介紹,如果您在北方的哪個地方也適合種植茶葉,不妨來好好看一下這篇文章,為將來茶園的管理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