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幾月份種最合適?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23289人閱讀
眾所周知,大蒜喜歡冷涼的氣候,其地上部分在12至16℃的溫度范圍內(nèi)生長最為適宜。對于幼苗來說,越冬的最佳時期是在長出4至6片葉子的時候,這通常需要從播種算起大約40至45天的時間。當日常平均溫度降至7℃以下時,大蒜的生長會停滯。大蒜幼苗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能夠忍受-7至-10℃的低溫環(huán)境。在0至4℃的條件下,大蒜經(jīng)過30至40天可以完成春化過程。下面學習一篇大蒜栽培和種植技術與管理。
一、種植時間
對于露天種植的秋季大蒜,適宜的播種時間是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也就是秋分到寒露之間的時期。如果播種過早,幼苗可能會受到凍害,而播種過晚,則可能會因為后期高溫的影響而導致生長期縮短,最終導致產(chǎn)量減少和品質(zhì)下降。
二、整地與施肥
大蒜的根系較淺,主要分布在10至25厘米的土層中,偏好濕潤、肥沃、疏松、透氣且保水保肥的土壤。大蒜不耐干旱,適合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種植,應避免與蔥蒜類蔬菜連作。種植前需施用充足的基肥,推薦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菌肥,以及緩控釋肥。一般每畝施用4000至5000千克的有機肥和100千克的生物菌肥。施肥后,深耕土壤20至30厘米,耙平地面,按1.2米的距離制作平畦。避免使用生糞,以防吸引種蠅產(chǎn)卵。大蒜在生長期對氮素的吸收最多,每生產(chǎn)50千克蒜頭需純氮0.75千克,五氧化二磷0.18千克,氧化鉀0.7千克,硫也是其重要元素。增施磷肥有助于蒜頭增大,提高蒜苔產(chǎn)量,降低裂頭率。
三、播種與密植
播種前應選種選瓣,選擇大而硬的新鮮蒜瓣作為種子。為預防病害,可用特定藥劑處理種瓣后播種。播種方法有溝播和穴播兩種,播種深度約為5至6厘米,確保種瓣頂端有2至3厘米的覆土。栽植密度因品種而異,一般每畝種植30000至35000株,株行距為8至9厘米×20厘米左右。適當密植有助于提高產(chǎn)量,但過密會導致蒜頭小,商品級別低,經(jīng)濟效益降低。試驗表明,每畝種植不應超過60000株,以35000至40000株為宜。播種后,平整畦面或覆蓋地膜,然后澆水。
四、越冬前管理
大蒜播種后5至7天即可出苗,出苗后適當控制澆水,尤其是覆蓋地膜的,一次澆水即可。出苗期要經(jīng)常檢查幼苗,及時破膜引苗。若基肥不足,可在出苗一個月后追施“催苗肥”。土地封凍前澆封凍水。不蓋地膜的可在越冬前覆蓋牛馬糞、碎草,保護幼苗。蒜苗長至5至6葉時,可噴施特定藥劑,促進根系生長和防凍。
五、春季管理
春季氣溫回暖后,及時除去冬前覆蓋物,中耕松土,提高地溫。選擇晴暖天澆返青水,如基肥不足可結合返青水追施“返青肥”。4月上旬,隨著氣溫升高,蒜苗生長加快,需水肥增加。蒜苔開始抽出時,噴施特定藥劑,并結合澆水追施含氮較多的“催苔肥”。催苔肥后,再噴施兩次特定藥劑。經(jīng)過40至45天,地上部停止生長,營養(yǎng)向蒜頭轉移。拔苔后18至20天是蒜頭膨大期,此期可追施“催頭肥”,保持地面濕潤,促進蒜頭膨大,提高產(chǎn)量。
六、收獲
蒜苔要適時收獲,過早或過晚都會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拔苔前3至5天停止?jié)菜?,降低植株體內(nèi)膨壓。拔苔應在晴暖天氣的中午或下午進行。拔苔后18至20天,大蒜葉片開始退色,假莖變軟,即可收獲。收獲后,在田間晾曬2至3天,待莖葉干枯后捆成把,堆垛或編成蒜辮,掛在避雨通風處貯藏或銷售。
綜上就是大蒜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介紹,眼下馬上就是秋播大蒜的時間,要種植大蒜的朋友可以抓緊了。
關于大蒜的栽培時間和管理方法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