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田有效養(yǎng)蛙的新型方法
惠農網·農技學堂
5069人閱讀
青蛙又叫田雞,是兩棲綱蛙科的著名食用種類。由于人們對高蛋白動物食品的青睞,使青蛙在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近年來養(yǎng)殖青蛙的人也很多,下面就來說說青蛙的高效養(yǎng)殖技術。
1、養(yǎng)殖池建造
青蛙養(yǎng)殖池分為成蛙池,蝌蚪池和產卵池,以土池或長形水泥池為宜,一般宜選擇既溫暖避陽又潮濕的地方,池水中投入量漂浮性水草,池面必須設有遮蔭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飼養(yǎng)40只成蛙。蝌蚪池以水泥池為好,池壁坡度宜緩,以供蝌蚪棲息。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陸地面積,供變態(tài)后的幼蛙登陸。
2、種蛙選擇
第二次產卵的種蛙受精率較高,種蛙選擇經過第二次產卵的青蛙,第三、四年的雌蛙受精率較差,但產卵數量多,第一年蛙不適作種蛙,產卵孵化率也較低。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種蛙中選擇行動活躍、發(fā)育正常、體形強大者為種蛙。
3、幼蛙飼養(yǎng)
先用鮮活誘餌料喂1-2天,第3天開始在誘餌中添加20%的人工飼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餌”料,主要有小魚蝦、蠅蛆、蚯蚓、昆蟲、蝎牛和泥鰍等,“死餌”是指動物內臟、蠶蛹干及配合飼料等。
4、成蛙飼養(yǎng)
幼蛙轉入成蛙池后生長速度加快,攝食量大,是形成商品產量的重要時期,需增加動物性飼料的飼喂,主要是人工培養(yǎng)的蚯蚓、蠅蛆、紅蟲、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餌。在活餌不足的情況下,可搭配混合飼料,如用菜子餅(粉狀)60%、米糠(或麥麩)30%、大豆粉5%、魚粉5%配合均勻效果較好。
5、病蟲害防治
青蛙養(yǎng)殖常見的病蟲害有氣泡病、車輪蟲病、腸炎病、體外寄生蟲等,注意做好對癥的治療即可,平時也可定期拌料喂入調節(jié)腸道菌群的藥物。
以上就是關于青蛙的高效養(yǎng)殖技術的介紹了,現在喜歡吃青蛙的人很多,市場需求量大,因此養(yǎng)殖青蛙的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關于青蛙的高效養(yǎng)殖技術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