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什么時候種植?山藥優(yōu)質高產種植栽培技術講解
惠農網·農技學堂
18880人閱讀
山藥是一種根莖類的蔬菜,又被叫做淮山,不僅能當做蔬菜食用,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山藥,不少地方都可以種植山藥,想要山藥的產量高,既要注意種植時間,也要做好山藥的管理工作,下面就來說說山藥的種植時間與管理。
1、種植時間
山藥一般是在每年3月份左右的時候進行種植的,種植時間是非常關鍵的。正常情況下,10月份的時候便可收獲,9月為其果期,7月左右進入到花期。在種植的時候要注意,山藥無性繁殖能力強,種子的發(fā)芽力時比較弱的,一般以珠芽或者是蘆頭繁殖為主。山藥在我國南北方都是可以種植的,但是因為溫度氣候有所差異,地區(qū)不同,所以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好其種植時間,種植時間也是有所不同的。
2、翻地挖溝
山藥屬于深溝農作物,因此在翻地時要把溝挖深些,深度至少要達到60cm以上。在挖溝的過程中,要把地下的土壤另外放一邊,方便它風化。在種植山藥時應先把地下那層土壤填進溝中,然后上面土壤使用上層挖出的土壤,這樣有利于山藥后期的生長。此外在翻地時還應加入適量的農家肥或是有機肥,但使用農家肥時要先腐爛,未腐爛的有機肥對其根系有害。
3、處理山藥種
山藥種植前二十天左右就可以進行山藥種切段處理,切段時要注意長度,一般為20cm左右,切段后要把切段那一面用消石灰或是稻草灰中抹一下,這個步驟對切口有消毒作用,還能避免日后產生病菌。抹上石灰后要把段種放在陽光下曬,要曬到段頭出現(xiàn)裂縫,在曬種的過程中動作要輕拿輕放,避免把種子弄傷。
4、播種
待山藥栽培溝做好后在上面挖一個長10cm作用的溝,接著把山藥放進溝中,上面蓋一層細土然后在澆落地水,種植時要注意間距,距離至少要在10cm以上,行距在40cm以上,放山藥種時要平放。種植完成后上面還可以蓋一層稻草,或是其他覆蓋物,覆蓋物可以增加土壤溫度使得出苗更快。
5、搭架培土
山藥屬于藤蔓植物,待它出苗后就要給它搭架并整理好蔓條。在整理蔓時要根據(jù)它的特性進行整理,如果山藥主蔓上的側枝有很多,那么可以把多余或長得不好的側枝剪除,使得光合作用增強,還能避免養(yǎng)分的爭奪。山藥在生長前要進行深耕培土,培土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山藥的個頭很長,如不培土的話山藥果會長到土壤外面,這樣就會影響到它后續(xù)的生長,培土時可以就壟下面的土壤,把這些土壤培到山藥根后還有利于日后的排水。
6、適量追肥
山藥主蔓長到一半后就要進行追肥,這時候的追肥可以用復合肥,通常情況下一畝山藥地可以用50斤的肥料。其次還可以在山藥根部開個25cm左右的溝,然后再施如有機肥,施肥后要澆水便于肥料的吸收。當肥料施入后山藥葉子慢慢的變黃或變薄,那么要用尿素進行補救。其次還可以在葉子上噴灑葉面肥,葉面肥可以增強葉子光合作用,還能預防葉子提前出現(xiàn)衰老現(xiàn)象。
7、水分管理
上面也提高山藥不耐澇,因此如果遇到連續(xù)雨季要及時把水分排出。除了追肥后澆水當持續(xù)干旱的情況下也要進行澆水,要市場觀察土壤,以見干見濕為標準。在給山藥澆水時要注意時間段,不能在大中午給其澆水,應選擇傍晚。
8、采收
莖葉全部枯萎時開始采收,收獲時必須盡量保持山藥完整,冬季土壤不凍結的地方可以將山藥留在地里隨用隨挖。
山藥種植首先要注意土壤的選擇,如土質太硬那么它日后的生長就會受限,同時還應注意水分和光照,土壤要見干見濕,陽光要充足,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出的山藥其質量和產量才高。
關于山藥的種植時間與管理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