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穗槐怎么種植?淺談紫穗槐造林栽培管理技術(shù)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2954人閱讀
哪些因素會影響紅錐生長?紅錐又可以稱為錐栗,錐絲栗,椆栗,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廣東省、臺灣省、福建省等地區(qū)。影響紅錐生長的因素主要有品種、氣候、地理環(huán)境和海拔等諸多因素,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影響紅錐生長的因素及其紅錐播種育苗栽培技術(shù)吧。
1 紅錐概述
紅錐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huán)境,在土層疏松、深厚、肥濕的酸性土壤中可以得到良好生長。紅錐屬于速生樹種,通常10年后開花,20年即可達到盛果期,每年4—5月開花,果實于11月成熟。紅錐木材具有硬度高、耐腐性強、容易切削、握釘力強和油漆性能好等特點,是建造船只、家具、農(nóng)具等的上好木材。
2 影響紅錐生長的因素
2.1 氣候因素
紅錐對氣候要求較高,較適合在熱帶環(huán)境生長,不適宜在低溫環(huán)境中生存。如果會將紅錐種植在低溫的地方,則會影響其生長速度,溫度低于零下7度時,會被凍傷甚至凍死。
2.2 地理環(huán)境
海拔越高溫度越低,因此紅錐也不適宜生長在高海拔地區(qū),當海拔達到1 000 m以上時,紅錐通常分布較少或生長不良,具體見表1。表1是海拔為500 m以下、樹齡是8~10年的紅錐林年均生長量的分析,結(jié)果表明當海拔為500 m以下時,對紅錐的生長量并沒有明顯影響。
3 紅錐培育技術(shù)
3.1 采種
采種時間可選擇在大雪節(jié)氣前后,選擇15年以上樹齡、樹干筆直圓滿、冠形較好、無病蟲害和果實較大的母樹進行采種,當殼斗呈黃色且剛開裂時就可以采收了。
3.2 選擇苗地
紅錐幼苗的主根系較為發(fā)達,但側(cè)須根較少,因此種植選擇苗地時要選擇較為平坦的、便于為苗木排水灌溉的山地,可選擇土質(zhì)較為疏松、肥沃的荒地或者水田。選好苗地后進行行整耕,粉碎土塊,土地的翻墾深度應大于25 cm,畦高尺寸長寬高比例應為11 m×1 m×20 cm。同時為了排灌,要將步行溝道與排水溝進行連接。整地時施足基肥,磷肥施加量為2 000 kg·hm-2,漚熟草皮泥施加量為10 000 kg·hm-2。同時可以在畦面上均勻播撒225 kg硫酸亞鐵,還可以稀釋噴灑5%的敵克松液體,減少苗木病害和苗地的雜草生長。
表1 紅錐林年均生長量
3.3 播種
將種子放置在干凈的水中浸泡3天后晾干,用濕潤的沙層積方式進行催芽。將種子放置床中,種子鋪設(shè)厚度通常為2 cm,沙子的鋪設(shè)厚度通常為5 cm。以一層沙子、一層種子的方式進行鋪設(shè),鋪設(shè)后在上面覆蓋薄膜。之后每隔2天澆一次水。催芽完成的種子胚根長度可達到10 cm,在移苗時要剪斷過長的胚根,使其長度保持3 cm左右。
3.4 苗圃管理
紅錐苗期為確保土壤中水分可以滿足苗木的生長條件,在播種后每隔3天進行1次淋水作業(yè),及清除將雜草,同時在幼苗出齊時追施稀水肥。當幼苗高達到6 cm時進行追施化肥操作,水和尿素比例為50∶0.1,1 kg化肥可施667 m2苗地,應每15 d進行1次施肥操作并逐漸增加施肥量。另外,還應在苗期管理時注意鼠患防治工作,避免由于鼠害造成育苗失敗。
4 紅錐速產(chǎn)豐產(chǎn)技術(shù)
4.1 林地選擇
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紅錐的生長受海拔、坡向、土壤肥力和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先要紅錐豐產(chǎn),種植地要選擇海拔低于500 m、半陰坡地帶、土壤深厚、肥沃的地區(qū),可以使用帶墾、穴墾的方式進行整地。同時為了使土壤有效風化,要在造林30天進行整地。
4.2 季節(jié)選擇
紅錐造林操作時具有很強的季節(jié)性,合理選擇造林季節(jié)可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雨水至驚蟄雨后這段時間,紅錐苗木還未開始長出新葉,蒸騰作用較小,是最為適合的季節(jié)。造林時要做到當天起苗當天種植,對于1年苗只需修剪樹葉不需要截干,若使用容器進行造林可將造林季節(jié)適當延長至4月。
4.3 造林密度
針對不同的立地條件,對紅錐的種植資料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1 100~2 250株/hm2的種植量通常樹冠較大,2 500~4 500株/hm2的種植量,通常樹干較為飽滿、通直。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應根據(jù)實際立地情況確定初植密度??筛鶕?jù)立地條件從好到差分別種植2 250~3 000株/hm2、3 000~3 750株/hm2、3 750~4 750株/hm2,合理的種植密度有利于樹木更好地生長,增加單位面積的蓄積量。紅錐生長指標詳見表2。
表2 紅錐的生長指標
4.4 種植造林
提前30 d將穴挖好后進行風化后進行回穴處理,應將穴兩旁地表土打碎進行回填。每穴要施有機復合肥0.6 kg左右,將底土與基肥進行充分拌勻,最后將穴回填至滿并稍稍突起。在回填操作完成30天時,選擇雨后土壤濕潤時進行造林。在種植的時候,先挖出穴中土壤將苗木筆直放入穴中,在填土一層后輕輕提一下苗木,使苗木及時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此外,每填1層土后用腳將土踩緊,滿土壤后,在表面疏松放置一些土壤成小土堆狀,這樣操作有利于減少水分蒸發(fā),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4.5 管理
造林當年的5月即可開始除草工作,鏟除的雜草堆放在穴邊,自然腐爛,從而提高土壤肥力。9月進行第2次除草工作,將穴擴充至0.8 m并淺鋤5 cm左右。通常情況下要進行連續(xù)3年每年兩次的除草作業(yè),再做好連續(xù)3年每年兩次的施肥工作。第1次施肥時應向每個穴中施0.2 kg的尿素,第2次施肥時在每個穴中施0.3 kg復合肥,為保證紅錐的正常生長,每年定期進行兩次除草、擴穴、松土工作,同時在造林后的前3年對紅錐進行集約化養(yǎng)護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