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的種植時間及技術要點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31224人閱讀
地黃是中藥材之一,以塊根入藥,具有清熱涼血、益陰生津之功效,藥用價值非常高,目前市場需求大,是很好的種植品類,那么地黃怎么栽培呢?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說說地黃全膜壟作豐產(chǎn)栽培技術。
1 選地整地施肥
地黃喜溫暖氣候,較耐寒。栽培地黃應選擇氣候溫和、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而疏松的微堿性壤土和砂壤地塊 。前茬以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為宜,不宜選豆類、馬鈴薯等茄科及瓜類等葫蘆科作物。
地塊選定以后,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滅茬,提高土壤肥力。于開春土壤解凍后旋耕耙耱,做到深、細、平、凈,上虛下實,地 面平整,便于起壟覆膜。
2 起壟覆膜
2.1 人工起壟覆膜
采用春季頂凌起壟覆膜,即 3 月上旬土壤解凍后即刻進行。在整好的地塊上,按照帶幅 110 cm 劃行,用步犁或起壟器起壟,要求一幅只起一個壟,壟底寬 110 cm ,壟面寬80 cm ,壟高 15 cm ,用耙子將壟面整平。選用 厚度為 0.008~0.010 mm 、寬度為 120 cm 的聚乙烯地膜覆蓋,壟面每隔 2~3 m 壓一條土帶,防止大風揭膜。膜與膜相接處在壟溝中間,用土壓實。
2.2 機械起壟覆膜
3 月上旬土壤解凍后,在整好的地塊上,起壟覆膜,選用厚度為 0.008~0.010 mm 、寬度為 120 cm 的聚乙烯地膜覆蓋,壟底寬 110 cm 、壟面寬 80 cm ,壟高 15 cm ,膜與膜相接處在壟溝中間 ,用土壓實。在機械起壟覆膜的同時,人工在壟面每隔 2~3 m 壓一條土帶,防止大風揭膜。
3 品種選擇
適宜環(huán)縣種植的地黃品種有金皇后、北京 1 號、北京2 號、北京 3 號、溫 85-5 、沁懷 1 號和生津 1 號等。這些品種抗旱耐寒、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商品性好。
4 種子處理
種植地黃一般采用塊根折斷繁殖法,即無性繁殖,種子要求必須為脫毒種子。由于地黃極易感染病毒病,感病后,葉片變形皺縮、卷曲、植株變小,光合作用下降,產(chǎn)量降低。采用 脫毒種子能夠提高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因此,種植地黃必須到種子部門購買脫毒原種或一級良種。種子要挑選直徑 0.8~1.0 cm 、新鮮健壯、無病蟲害、無損傷的脫毒塊根作種。播種前,將其 放到溫暖處催芽 20~30 d ,打破休眠期,播種時將其折成帶有 3~5 個芽眼 4~5 cm 的小段,用草木灰處理傷口,在弱光下晾曬 2~3 h 后栽種。
5 適期播種
環(huán)縣地黃播種時間一般為 4 月 15 — 30 日,地黃從播種到出苗需 25~30 d ,地溫越低出苗時間越長。播種過早,地溫低,易發(fā)生爛種現(xiàn)象,造成缺苗斷壟;播種過遲,生長期延遲,影響產(chǎn)量。
用口徑 5~6 cm 的小鏟破膜播種,用小鏟垂直破開地膜,并破土深 6~7 cm ,將其豁開,用小鏟將土擋住,將種子平放于穴中,抽出小鏟,用土將種子壓實。在破口處膜下取出細土將破口壓實,或用壓土腰帶的土將破口壓實 ,以利保墑增溫,防止大風揭膜,提高出苗率。一般 1 壟播種 3 行,播深5~6 cm ,株距 30~35 cm ,行距 25~30 cm ,行與行間參差交錯播種,保苗 7.5 萬 ~9.5 萬株 /hm 2 。
6 田間管理
6.1 出苗期管理
地黃全膜壟作栽培播種 30 d 左右即可出苗,此時要在田間觀察,及時破除板結,放苗、扶直、壓土。發(fā)現(xiàn)有缺苗,及時補苗。
6.2 掐花
有些地黃品種開花較早,所以要及時掐除地黃花果,促進莖葉生長,增加產(chǎn)量。
6.3 追肥
地黃全生育期應追肥 2 次。第 1 次追肥在莖葉生長期,即 6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此時應以追施氮肥為主,促進莖葉生長,增加葉面積,一般追施尿素 150~225 kg/hm 2 。追施方法是用追肥槍在行與行間 3 株中間追施尿 素或尿素水溶液。
第 2 次追肥在塊根膨大期,即 8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此時應以追施氮磷鉀復合肥或磷酸二氫鉀為主,促進塊根膨大,增加產(chǎn)量,一般追施磷酸二銨 150~225 kg/hm 2 (追施方法同上)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水溶液。
7 病蟲草害防治
7.1 病害
地黃常見病害有斑枯病、輪紋病、枯萎病、病毒病,地黃斑枯病主要危害葉片,發(fā)病初期摘除病葉,并用 50% 多菌靈可濕性 粉劑 600 倍液進行葉面噴施, 10~15 d 噴1 次,連續(xù)噴 3~4 次。
地黃輪紋病在 6 — 8 月為盛發(fā)期,主要危害葉片,后期中心略呈褐色或紫褐色,有同心輪紋,嚴重時病葉枯死。發(fā)病初期噴施波爾多液,發(fā)病盛期噴施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倍液防治, 10~15 d 噴施 1 次,連續(xù)噴 2~3 次。
地黃枯萎病,又稱根腐病, 5 月開始發(fā)病, 6 — 7 月發(fā)病嚴重,危害根部和地上莖。發(fā)病初期葉柄呈水浸狀褐色斑,葉柄腐爛,地上部枯萎下垂??捎?50% 多菌靈 1 000 倍液浸種預防;發(fā)病初期用 50% 退菌特 1 000~1 500 倍液或 50% 多菌靈 1 000 倍液灌根, 7~10 d 灌 1 次,連續(xù)灌 2~3 次; 7 月以后,可用 58% 雷多米爾、 50% 多菌靈等 600~800 倍液葉面噴霧防治, 7~10 d 噴施 1 次,連續(xù)噴 2~3 次。
7.2 蟲害
地黃蟲害主要有紅蜘蛛、地老虎、蠐螬。紅蜘蛛可選用0.9% 蟲螨克 2 000~3 000 倍液,或威力特 1 500 倍液噴霧防治。地老虎、蠐螬可用 80% 敵百蟲可濕性粉劑 100 g 加少量水,拌炒過的麥麩或豆餅 5 kg ,于黃昏時分 撒施于壟間誘殺;或用 2.5% 功夫 1 500~2 000 倍液或 4.5% 高效氯氰菊酯1 500~2 000 倍液于黃昏時地面噴霧防治 。
7.3 除草
地黃植株矮小,田間雜草發(fā)生危害比較嚴重,全生育期人工除草 3 次以上。及時清除行間及膜下雜草,減少雜草與地黃爭肥、爭水、爭光,以免影響產(chǎn)量。
8 采收及加工
8.1 人工采收
進入 11 月,霜降后地黃大部分葉片變黃枯死即可采收,先揭去地膜,用鋤頭或鐵鍬,在地頭或側面挖出 35 cm左右的深溝,逐株挖出,剔除蘆頭、莖葉,抖凈泥土,輕收輕放,運回加工。
8.2 機械采收
機械采收省時、省工、損傷少。采收時,先揭去地膜,割除或拔出地上莖葉,采用馬鈴薯收獲機一次性收獲。人工撿拾裝袋,運回加工。
8.3 加工
采挖出的地黃剔除蘆頭、莖葉、須根,清除泥土雜質(zhì)即為鮮地黃。根據(jù)大小分級,并放在火炕上用微火慢慢烘焙3 d ,每天翻動 1 次,使其“出汗”。再用大火烘焙 1~2 d ,至內(nèi)部逐漸干燥、顏色變黑、全身柔軟、外皮變 硬時即可取出,堆放 1~2 d 回潮,然后攤開曬干即為生地黃。將生地黃放入罐中或其他容器中,加黃酒 50% (沒過生地黃),將罐放入水浴鍋中加熱燉至酒被吸盡,取出罐中地黃曬至外皮稍干即為熟地黃。
地黃是非常有經(jīng)濟價值的中藥材,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靠種植它走致富之路,其種植方法簡單,種植成本低,但具有很好的種植效益,以上是關于地黃全膜壟作豐產(chǎn)栽培技術,各位可以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