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之王”蘆筍如何種植?家庭種植蘆筍的方法技術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29044人閱讀
立體旋轉式基質栽培蔬菜,能有效提高設施栽培空間利用率,主要包括“A”字形多層立體架、低能耗水壓驅動、椰糠基質配方、水肥一體化管理、數(shù)學模型精準控制均衡生產(chǎn)等。
2年多的生產(chǎn)實踐表明,通過集中育苗,生產(chǎn)車間每茬生育期18~23 d,全年能生產(chǎn)18~20茬,每茬每667㎡產(chǎn)量1 500~1 600 kg,全年667㎡產(chǎn)量達27 500~30 000 kg,且實現(xiàn)了訂單精準生產(chǎn)。該項技術的實施,科學利用了光熱、水肥、基質等各種資源,實現(xiàn)了生態(tài)、安全與高效。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關鍵技術。
配套必要的保護設施
實施立體栽培,必須在固定且相對抗風的保護設施內。我們選擇的是單斜面頂部側通風(大鋸齒)散熱大棚,該棚由4個棚室組成,為8 m寬的雙鋸齒連棟溫室,肩高5.5 m、頂高7.5 m。
棚體四周及頂部側通風口覆蓋防蟲網(wǎng)加卷膜,單坡棚面覆蓋薄膜,頂部再設置外遮陽。正常情況下,很好利用了自然通風;遇臺風和冬季低溫期間,放下頂部側通風口和四周卷膜,有很好的抗風和保溫效果。
建造“A”字形立體栽培架
實現(xiàn)立體栽培必須建造科學適應的立體栽培架。根據(jù)棚體高度,設計立體栽培架高度5.5 m,橫切面為“A”字形,底部長×寬為3.20 m×1.85 m。沿“A”字架兩側共設置20層擺放基質槽的托盤。
為使各層基質槽的蔬菜能均勻享受自然光照,根據(jù)水車的反向原理,每個栽培架設計配套了低壓水輪驅動裝置,每1 h僅耗電0.09 W;通過調節(jié)水壓大小,能驅動整個栽培架勻速運轉。
層架托盤上的基質槽為定制的普通塑料盤,底部有細孔,既能使基質吸水,又不使基質外滲,規(guī)格33 cm×23 cm×10 cm。
基質配制與循環(huán)利用
上述幾種速生葉菜對基質的適應范圍較廣,可選擇海南的椰糠作為主要栽培基質。為盡量延長使用時間,新鮮椰糠一般不需高溫發(fā)酵,只用石灰水進行堿化處理,使其pH值達到5.5~7.0,使用前可拌入15%~20%的發(fā)酵有機肥。
在速生葉菜生產(chǎn)中,新的椰糠配方基質可連續(xù)使用9~10造,即半年左右;在這半年之內的后半段,每使用一造需臨時進行適當?shù)南咎幚恚⒄{節(jié)pH值到適宜范圍。半年結束后,對舊基質徹底更替,換上新的配方基質再完成下半年9~10造蔬菜生產(chǎn)。
舊基質可運到有機廢棄物循環(huán)利用工廠,進行高溫消毒、加料混配,再制作成新的配方基質或配方生物有機肥供下一生產(chǎn)季重復利用。
育苗與移栽
為提高智能大棚時間利用效率,即使是速生葉菜也不提倡直播,而是采取育苗移栽。其育苗工作在專用育苗車間進行,選擇128孔黑色穴盤育苗,穴盤在育苗前用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
育苗基質為椰糠與活性有機肥按7∶1(體積比)配制而成。選用精量播種機播種,播后使用未拌有機肥的椰糠覆蓋,再覆上黑色遮陽網(wǎng)至出苗前。葉菜苗期的水肥管理采取潮汐式,營養(yǎng)液配方同定植后的葉菜配方。一般在2片真葉前2 d澆水1次,EC值為1.2~1.6 mS/cm;到定植前基本1 d澆水1次,EC值1.6~1.8 mS/cm。
速生葉菜一般3~4片真葉即可定植,日歷苗齡12~13 d。應大小苗分架定植,每個基質槽定植株數(shù):生菜3株、小白菜與芥菜4株、菜心5株;定植方式:手握小菜苗的基質坨,在基質槽中的定植點稍壓即可,每定植完一層隨即用電動旋轉器調整“A”字架上栽培摩天輪的空間位置,同時達到邊定植邊“喝水”的效果。
定植后水肥一體化管理
定植后,速生葉菜營養(yǎng)液配方按100 L水配制。
A桶:硝酸鈣7.08 kg,螯合鐵300 g;
B桶:磷酸二氫鉀1.5 kg,硫酸鎂3.6 kg,硝酸鉀3.05 kg,硫酸鉀2.6 kg,硼酸42.9 g,硫酸鋅3.3 g,硫酸銅1.2 g,鉬酸銨0.3 g,硫酸錳31.9 g。
適宜EC值1.5~2.0 mS/cm,營養(yǎng)液使用濃度150倍。
為方便整個“A”字架上各層蔬菜的肥水一體化管理,先在每個“A”字架底部設置了10 cm深的淺層營養(yǎng)液池,并與地下營養(yǎng)液池形成了內循環(huán)水系。定植后每天白晝啟動低壓水輪,使“A”字架上各層葉菜在低壓水輪的驅動下,每天3次旋轉到底部的淺層營養(yǎng)液池喝水并吸收營養(yǎng)。無需另外安裝滴灌系統(tǒng)就能實現(xiàn)精準的水肥一體化管理。
在使用過程中,隨時間推移及水分蒸發(fā),營養(yǎng)液池內鹽分不斷積累,EC值會有所提高,應及時補充水量,使營養(yǎng)液EC值調整到正常范圍。此外,應注意調節(jié)營養(yǎng)液pH值,以5.8左右為適。
病蟲害防治
在智能大棚中生產(chǎn)蔬菜,因是封閉式管理,只要圍網(wǎng)密度能達到50目左右,蟲害基本能得到有效控制。在2 a多的生產(chǎn)實踐中,幾種葉菜偶爾出現(xiàn)潛葉蠅為害,為害輕微時,因葉菜生長時間短,一般無需噴藥防治;若為害相對較重,有迅速發(fā)展之勢,建議及時噴藥。可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每隔4~5 d噴藥1次,連噴2次。
如果基質連續(xù)使用茬數(shù)較多,且相對濕度又偏大,則易發(fā)生軟腐病,重度發(fā)生時會出現(xiàn)個別植株死亡。因此,應嚴格控制基質的使用茬數(shù),一般不宜超過10茬;在自然光照不強的陰雨天氣,基質浸入底部水池的時間適當縮短,以降低基質的相對濕度;藥劑防治可選用72%農(nóng)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3 000~4 000倍液,將噴頭朝上直接對著基質盤底部噴藥,最好在8~10 d連噴2次。
均衡生產(chǎn)精準控制
在智能大棚中生產(chǎn)速生葉菜,因環(huán)境條件相對可控,為日均衡精準生產(chǎn)提供了可能。我們根據(jù)速生葉菜均衡生產(chǎn)數(shù)學模型X=A/(B+C)×W×Y來科學安排生產(chǎn);其中:A為采收期即播種間隔天數(shù),B為定植后的生育期天數(shù),C為2茬之間的休閑備耕天數(shù),W為種植面積(在我們的植物工廠內也就是可種植的基質槽數(shù)量),Y為某種蔬菜的種植比例,X為每茬的種植面積。
如我們的第一葉菜生產(chǎn)車間共安裝5.5 m高的“A”字形立體栽培架160個,每個架20層托盤,每層托盤放置33 cm×23 cm×10 cm的基質槽8個,共有基質槽25 600個。
全年長期安排4種速生葉菜生產(chǎn),每種菜的種植比例25%(隨著訂單變化,每種菜的種植比例可相應調整),定植后的平均生育期以20 d計,2茬之間的備耕休閑定為2 d,每茬菜分2 d采收完以確保質量和整齊度;通過以上這些參數(shù)計算,每種菜每茬應種植的面積為X=2/(20+2)×25 600×25%=320(盤),即在這個葉菜生產(chǎn)車間內,就某一種菜而言,每隔2 d種植一批,每批種植320盤,即可在周年365 d內,完全做到日采收量均衡,實現(xiàn)日訂單精準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