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園的管理技術(shù)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4960人閱讀
杏樹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隨著栽培面積的不斷增加,產(chǎn)量不斷上升,但是由于管理方法落后,病蟲害也發(fā)生較嚴重,下面一起來看看甘肅民樂杏樹主要病蟲害的診斷及無公害防治技術(shù)。
一、杏樹流膠病
1.1 為害癥狀及發(fā)生規(guī)律
該病主要為害杏樹枝條。當病菌侵入枝條后,初期形成直徑1~2毫米的褐色小斑點,中間疣狀突起,后期病斑擴大為3~5毫米,病斑凹陷成橢圓形或長棱形,遇水后病斑處流出白色膠液,后期變?yōu)樽睾稚?。病害發(fā)生后如不加以控制會逐年嚴重,樹勢衰弱成枯枝,導致果實商品果少,品質(zhì)下降,甚至整株枯死。
1.2 防治措施
(1)培育健壯樹體。加強建園前期栽培管理,使樹體健壯,增強抗病能力。
(2)加強樹體保護。果樹修剪時應保護好樹體,避免造成傷口。
(3)整形修剪。在冬季休眠期,通過合理整形修剪,使園內(nèi)保持良好的通風透氣條件,徹底剪除病害枝條,清掃帶病枝葉,集中燒毀,以減少越冬病菌。
(4)藥劑防治。入冬前刮老翹皮,特別是枝干分杈處要刮徹底。對已發(fā)生流膠的枝干,先用刀刮去流膠和老翹皮,露出嫩皮后涂抹石硫合劑原液1~2次或涂抹5波美度石硫合劑后再涂煤油保護。
二、桃蚜
2.1 為害癥狀及發(fā)生規(guī)律
在民樂縣,為害杏樹的蚜蟲主要是桃蚜,1年發(fā)生十幾代。桃蚜在杏樹上危害嚴重,大面積發(fā)生時密集在嫩梢和葉片上,大量吮吸汁液,使被害葉片蒼白卷縮甚至脫落,嚴重影響產(chǎn)量及花芽形成,大大削弱樹勢,造成減產(chǎn)。
2.2 防治措施
在4月上旬芽萌動前,噴3~5波美度石硫合劑兼治介殼蟲;5月中旬,在蚜蟲大量卷葉時噴灑3.2%田衛(wèi)士乳油1000倍液。
三、杏球堅蚧
3.1 為害癥狀及發(fā)生規(guī)律
該蟲在民樂縣發(fā)生普遍,是杏樹枝干的重要害蟲。主要以若蟲和雌成蟲密集在枝干、葉片上吸取汁液為害,受害后,杏樹一般生長不良,樹勢、產(chǎn)量受到影響。受害嚴重時,枝條上蟲體累累,枝條干枯,數(shù)年不結(jié)果。
3.2 防治措施
(1)冬季適度修剪。剪除枯死枝、病蟲枝,消滅枝條上的越冬若蟲。
(2)藥劑防治。介殼蟲由于體被蠟質(zhì)介殼,一般藥劑不易進入蟲體。因此防治此蟲時選用滲透性強的油乳劑或強內(nèi)吸劑、觸殺劑,應掌握在介殼蟲初齡若蟲期或果樹芽萌動前用藥。在果樹休眠期,噴灑機油乳劑90~120倍液,要全樹枝干噴灑,間隔10天再噴1次。在生長期不宜噴灑,以免造成落果。在休眠期用5波美度石硫合劑噴灑全樹,生長期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率可達80%。
(3)刮除蟲體。5月中下旬介殼蟲進入成蟲期后,用鋼毛刷等硬物擦除雌蟲。
(4)檢疫防治。調(diào)運果品、苗木、接穗要實行嚴格檢疫制度,防止害蟲擴散蔓延。
四、梨小食心蟲
4.1 為害癥狀及發(fā)生規(guī)律
梨小食心蟲前期主要為害杏樹的嫩枝梢部。從新梢頂端第二、三片葉片的葉端蛀入,沿髓部向下蛀食被害梢端部,使枝葉凋萎、下垂,害蟲蛀入孔外有蟲糞排出并流出膠液,最后使新梢干枯,又稱“折梢蟲”。
幼蟲為害果實多從梗洼處或萼洼處蛀入。為害前期幼果被害后入果孔較大,有蟲糞排出,入果孔周圍逐漸變黑后腐爛、凹陷、俗稱“黑膏藥”。后期果實被害后入果孔較小,孔口周圍呈現(xiàn)出綠色,幼蟲進入果心蛀食,蟲道中有絲狀物而果形不變,造成果實外觀形象差,果品質(zhì)量下降。
4.2 防治措施
(1)檢疫防治。建果園時選用病蟲檢疫后的優(yōu)質(zhì)壯苗。
(2)徹底消滅越冬幼蟲。8月上中旬在樹干上束草誘殺越冬幼蟲;冬季刮除樹皮,減少樹體上的越冬幼蟲;春季越冬代成蟲羽化前,樹干和大枝基部要涂泥封閉,窒息越冬幼蟲,阻止成蟲羽化,減少來年害蟲蟲口密度。
(3)及時剪除被害枝梢。5月上旬開始,發(fā)現(xiàn)有樹梢尖端第一、二片葉片變色萎蔫時及時剪去新梢,以防擴大病源。
(4)誘捕殺蟲。當成蟲出現(xiàn)高峰期時,尤其是越冬代和第1代成蟲高峰期,利用成蟲的趨光性投放誘捕器、黑光燈可有效降低蟲口密度。
(5)翻土凍殺。深秋利用土層未凍結(jié)前強寒流來潮的急驟降溫,翻土凍殺害蟲,并結(jié)合清園撿拾蟲果,減少越冬蟲源。
(6)藥劑防治。使用性誘劑誘殺或根據(jù)其對糖醋液氣味有很強趨性的特性,制作誘殺液裝入罐中,掛在樹下誘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