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桌上適合養(yǎng)什么植物?這些植物防輻凈化空氣能力強
惠農網·農技學堂
7702人閱讀
楊桐怎么種植?楊桐具有常綠、不易落葉的生態(tài)特性,在韓國等地區(qū)將其稱為神木,野生楊桐樹雖然多,但過度采摘和采摘方法不科學導致野生楊桐遭到破壞?,F(xiàn)有野生楊桐資源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原料供應日益緊缺。因此,進行人工栽培楊桐具有重要意義。
1 種植現(xiàn)狀
巖坦鎮(zhèn)位居永嘉縣北部、楠溪江源頭,轄區(qū)分屬大楠溪三大小流域,即潘坑溪、巖坦溪、張溪流域。屬于亞熱季風氣候區(qū),四季溫和,雨量充沛。2012年在林業(yè)部門的幫助下,永嘉縣巖坦鎮(zhèn)石陣村集資逾80萬元在山上建立楊桐基地160hm2,目前,這些楊桐樹長勢好,已進入豐產期,可以開始收割楊桐枝葉。基地中的楊桐葉并不能全部采收,待楊桐郁閉成林后,不僅能提高山地植被覆蓋率,還能起到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
經測算,以100枚楊桐為一把,售價4元/把,經過加工后,1把可以分為7束,售價1.6~2.0元/束,利潤翻倍,整個基地的年產值可達480萬元,極大地改善了石陣村的經濟情況。楊桐產業(yè)已成為該村的特色產業(yè),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2 育苗栽培技術
2.1采種
11月楊桐果實成熟時,用高枝剪剪下果枝,將果實放在竹籮內搓去果皮,用清水漂洗干凈,再經0.50%高錳酸鉀浸種3~5d消毒,置于通風室內陰干,用潮濕的清水沙分層貯藏。注意經常檢查,防止霉爛。翌年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
2.2播種
根據(jù)楊桐生長的特點,選擇排水和灌溉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為育苗圃地。播種時間以2—3月為宜。播種前,要深耕細耙,施足基肥,細致整地做苗床。播種時采用開溝條播的方法進行,條距20cm,條寬6~10cm。開淺溝,將楊桐種子均勻撒播于播種溝上,薄覆一層焦泥灰或細土,蓋狼衣草或稻草,播種量為30~45kg/hm2。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松土除草、間苗、澆灌等。播種后最早10d即有部分出土,加強苗圃的田間管理,夏季高溫時,要搭蔭棚遮蔭。追肥要早施,7月中旬停止施用。產楊桐苗37.5萬~45.0萬株/hm2,一年生苗平均生長量達16.2cm,最高達30cm。
2.3造林
楊桐喜濕耐陰,對立地條件要求較高,選擇造林地以低山丘陵土壤肥沃、深厚、潮潤的山坡、山谷兩側及沖積地為宜。宜選擇陰坡、半陰坡造林。采用塊狀整地。挖定植穴,穴徑50cm、深40cm。造林株行距為1.0m×1.5m 或1.5m×1.5m。一般在早春陰天或小雨天造林。宜營造混交林,可與馬褂木、檫樹、木荷、青岡混栽。栽植時,適當修剪部分葉片并采取根部蘸泥漿的措施,用表土填在苗根四周和定植穴內,做到苗正、根舒、泥緊,隨起苗隨造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造林后,在楊桐幼齡期間每年除草松土1~2次,發(fā)現(xiàn)蟲害及時防治,同時適當施肥,確保楊桐正常生長。一般造林后,二年生楊桐平均株高達67.8mm,平均冠幅58.4cm,當年新梢生長量平均為13.1cm,平均每株新梢數(shù)57.2個。第5年可采枝,前3年采枝量不能過大,以培養(yǎng)冠幅為主。
以上就是與楊桐種植相關的全部內容,小編提醒各位,這篇技術地域性較強,僅供各位農民朋友結合實際情況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