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香的種植時間和種植方法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47439人閱讀
藿香是藥食兼用植物,全草可入藥,莖直立,高0.5-1.5米,四棱形。花期6-9月果期9-11月。具有化濕醒脾,辟穢和中,解暑,發(fā)表之功效。可用于治療嘔吐、泄瀉、暑濕、發(fā)熱惡寒等病癥。
藿香別名排香草、土藿香、野蘇子、廣藿香,為一種藥食兼用植物,主產(chǎn)于四川、江蘇、浙江、湖南、廣東等地,俄羅斯,朝鮮,日本及北美洲有分布。
生長習性
喜高溫、陽光充足環(huán)境,在蔭蔽處生長欠佳,年平均氣溫19~26℃的地區(qū)較宜生長,溫度高于35℃或低于16℃時生長緩慢或停止。喜歡生長在濕潤、多雨的環(huán)境,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達1600mm以上。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肥沃而疏松的砂質(zhì)壤土或壤土為佳。怕積水,在易積水的低洼地種植,根部易腐爛而死亡。種子壽命2~4年故隔年籽可以播種,種子萌發(fā)需要光照條件,發(fā)芽適溫18~22℃,發(fā)芽天數(shù)7~10天。幼苗期喜雨生長期喜濕度大的環(huán)境(但是土壤濕度過大會爛根死亡)。雨量較少地區(qū)要注意灌溉。苗期喜蔭需搭棚或蓋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長。根比較耐寒,在北方能越冬次年返青長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葉逐漸枯死。
選地整地
選擇排灌、管理方便、肥力中上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為好;結(jié)合翻耕畝施3000公斤腐熟欄糞作基肥;然后開溝敲細土垡,整成邊溝1.5m寬的龜背形苗床。
繁殖方法
藿香多用種子繁殖,當年播種當年收獲為新藿香,葉子多、質(zhì)量好。也可宿根繁殖(老藿香),是指留種的新藿香收過種子后,讓其老根在原地越冬,翌春新苗出土后移至大田而獲全草。
種子繁殖
1.播種時間:北方春季播種在4月中下旬育苗,撒播或條播,播種前,將苗床每畝施腐熟人畜糞水2000kg,濕潤畦面作基肥,整平耙細后播種。
2.條播:順畦按行距25~30cm開淺溝,溝深1~1.5cm澆透水,將種子拌細沙均勻地撒入溝內(nèi),覆土1cm稍加鎮(zhèn)壓。
3.撒播:每畝用種量1.5~2kg,將種子拌細沙或草木灰均勻撒于畦面后,用細泥:草木灰=1:0.5的肥土覆蓋約1cm厚;最后用竹片或小樹枝在畦面上間隔約80cm架成小拱形,蓋上薄膜保溫育苗。氣溫保持在20~25℃時10~15天出苗,出苗率達70%時揭去薄膜,適宜生長溫度18~25℃.
4.定植:當年春播的藿香在苗高12cm,主莖有5對葉子時基部的葉腋開始發(fā)生分枝,6月以后氣溫升高,雨季來臨藿香進入旺盛生長期。所以當苗高12~15cm,4~6片真葉時及時定植,按株行距25cm*40cm定植,選擇陰天澆稀薄糞水定植,每畝定植6~7千株,定植后澆透定根水。
宿根繁殖
宿根移栽(老藿香)極易成活,宿根在第二年(5月)出苗,用剪刀緊貼地面剪掉冬季枯死的地上殘莖,然后澆一次稀薄糞水,促進新苗生長,到苗高9~15cm時,即可將苗挖起,帶土移栽大田,應(yīng)于雨天或陰天隨挖隨栽,成活率高。移栽株行距30cm×35cm,每畝栽6千株。栽好后立即澆1次稀薄的糞水,促進成活。宿根發(fā)出的藿香高達70~90cm時,當年春播的藿香15~36cm高。宿根移栽6月底至7月初開始開花,當年春播的7月中旬開花。
田間管理
溫度管理:藿香種子播種后氣溫保持在20~25℃時10~15天出苗,出苗率達70%時,揭去薄膜,適宜生長溫度18~25℃,當年春播的藿香在苗高12厘米,主莖有5對葉子時基部的葉腋開始發(fā)生分枝,6月以后氣溫升高,雨季來臨藿香進入旺盛生長期。
水肥管理:藿香莖葉均作藥用,施肥以“全肥”為好(包括氮、磷、鉀)如人畜糞、油餅、復合肥等。第一次追肥在苗高3cm松土后每畝施腐熟稀薄人畜糞水1000kg,以后分別在苗高7~10cm、15~20cm、25~30cm時,中耕除草后,每次每667m2施腐熟人畜糞水1500kg,或每667m2施磷酸二銨10~12kg,施肥后應(yīng)澆水,封壟后不再追肥。旱季要及時澆水,抗旱保苗,雨季及時疏溝排水,防止積水引起植株爛根。
中耕除草間苗:當苗高3cm,及時間去過密苗,或進行分苗,分苗株距6~8cm。穴播的藿香每穴留3~4株,條播可按株距10~12cm間苗,兩行錯開定苗;缺苗要在陰天補栽,栽后澆1次稀薄人畜糞水,以利成活。第一次收獲前中耕除草2~3次,分別在苗高3cm、12~15cm、21~24cm時進行。苗高25~30cm時收割后進行培土6cm護根。
排水抗旱:藿香喜微潮土壤環(huán)境,在播種、移栽后,如遇干旱無雨,應(yīng)注意及時澆(灌)水抗旱護苗;多雨天氣及灌水后,應(yīng)及時做好清溝排水工作,以防積水,引起爛根。
灌水排水:藿香既怕干又怕澇,在種植或插后生根前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淋水量不宜過多以澆濕畦面為度。在生長過程中若遇干旱,畦面發(fā)白便要引水灌溉,每5~8天一次。將水引入畦溝,深達畦高的1/2~2/3為度,讓水分慢慢滲透濕潤畦面為止。雨季或遇大雨要注意排水,嚴防積水以免根系腐爛,導致植株死亡。因此在水稻田種植藿香要筑高畦深溝,就是防止雨水過多而積聚,影響藿香的正常生長。
防寒過冬:需要過冬的藿香,特別是在夏秋季節(jié)定植的幼小植株抗寒力差,故有霜凍地區(qū)到了冬初應(yīng)蓋草或搭棚防霜,或者擋北風面加蓋塑料薄膜保暖防凍害。最好在秋末施入豬牛欄糞肥、加入火土灰、火燒泥壅蔸保暖。于9月栽種的藿香,亦可在10月上旬間種油菜或其他高稈闊葉冬種作物來遮霜防寒凍。
病蟲害防治
1.根腐?。捍瞬《喟l(fā)生于夏季多雨季節(jié),病株從根部和根狀莖處發(fā)生腐爛,逐漸延至地上部使皮層變褐色,最后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并集中燒毀,再在病穴上撒入石灰消毒,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500倍液澆灌病穴。
2.枯萎?。捍瞬≡?月中旬至7月上旬發(fā)生,最初病株葉片及葉梢部下垂,青枯狀,最后根部腐爛,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收獲后,清除病殘株,集中燒毀,消滅越冬病原菌。雨后及時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結(jié)合噴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提高植株抗病力,發(fā)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靈膠懸液500倍液澆灌病穴及鄰近植株根部,防止蔓延。
3.角斑?。褐饕:θ~片,多雨季節(jié)發(fā)生,開始時呈水浸狀病斑,以后逐漸擴大為多角形褐色病斑,嚴重時葉片干枯脫落,造成減產(chǎn)。
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用1:1.5:120倍波爾多液,或72%農(nóng)用鏈霉素1000倍液、或77%可殺得500倍液噴霧防治,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4.褐斑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5~6月份在葉面形成近圓形的病斑,中間淡褐色,邊緣暗褐色,并生淡黑色霉狀物,潮濕雨季嚴重。
防治方法:摘除病葉燒毀,用1:1:120倍波爾多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500倍液噴霧防治。
5.斑枯病:葉片兩面病斑呈多角形,初時直徑1~3mm,暗褐色,葉色變黃,嚴重時病斑匯合,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發(fā)病初期噴灑50%瑞毒霉1000倍液,每隔7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
6.蚜蟲:成蟲和若蟲群集在嫩梢嫩葉上危害,使植株生長不良,不能正常長出新芽新葉。
防治方法: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灑。收前半個月停藥,免留殘毒。
7.紅蜘蛛:6~8月高溫低濕季節(jié)發(fā)生嚴重,該蟲主要吮吸植株營養(yǎng),橘紅色或黃色,在葉背面吸食汁液,受害部位初現(xiàn)黃白色小斑,逐漸成大黃褐色焦斑,最后全葉變黃脫落。
防治方法:用蟲螨立克1500倍液、或40%速克朗或1.8%阿維菌素3000倍液噴灑。
8.銀紋葉蛾:銀紋葉蛾以其幼蟲咬食葉片成孔洞或缺刻,幼蟲白天潛伏在葉背,晚上和陰天多在葉面取食。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25%殺蟲脒水劑300~350倍液噴霧。
9.卷葉螟:卷葉螟以其幼蟲在幼芽、幼葉上吐絲卷葉,藏于其中咀食葉片。
防治方法:用敵百蟲300~400倍液葉面噴灑。
10.地老虎、螻蛄:害蟲咬斷幼苗根莖,造成缺苗,影響產(chǎn)量。
防治方法:用90%晶體敵百蟲做成毒餌誘殺,或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拌毒土條施于溝內(nèi)。
采收加工
藿香于4-6月采摘嫩莖葉或幼苗食用,現(xiàn)蕾開花時采摘花序洗凈、切段,放人醬中調(diào)味。
藿香播種后可連續(xù)收獲1年,除留種田外一般都在7-8月盛花期收獲,選晴天齊地面割下,運回并迅速曬干、炕干或蔭干以備藥用。蕾香以莖枝色綠、莖葉干、葉多、香氣濃郁者為佳。
效益分析
藿香是一種具有芳香味的植物,全株都具有香味,常常將藿香與其他具有芳香味的植物進行搭配,運用到園林綠化中;藿香是一種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烹飪原料,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為嫩莖葉,其嫩莖葉為野味之佳品。可涼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為烹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藿香其商品為干燥的全草,除藥用配方外,是中成藥藿香正氣丸(水、口服液)、膠囊等品種的主要原料,其葉還可提取藿香油出口東南亞地區(qū)和歐美等國家,為藥品、化妝品、食品、香料等產(chǎn)品提供原料。藿香用量較大,是銷量較大的草類藥材。廣藿香畝產(chǎn)藿香條一般干貨 600公斤左右,藿香葉150公斤上下,按正常近年統(tǒng)貨10元左右的行情計算,畝產(chǎn)值5000元左右。土藿香畝產(chǎn)600公斤左右,按目前市場價格4元/公斤計算,畝產(chǎn)值2000元以上。
以上是中藥材藿香種植技術(shù)及效益分析,內(nèi)容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農(nóng)技知識請關(guān)注惠農(nóng)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