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藿香怎么進行人工栽植?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xué)堂
21274人閱讀
藿香,又稱合香、土藥藿、山茴香、霍去病、廣藿香等,是唇形目唇形科草食蠶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入藥,具有解暑化濕、行氣和胃的作用。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fā)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等。對常見的皮膚癬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
1、溫度
藿香喜高溫,年平均氣溫19—26℃的地區(qū)較宜生長,溫度高于35℃或低于16℃時生長緩慢或停止。發(fā)芽適溫18—22℃,發(fā)芽天數(shù)7—10天。根比較耐寒,在北方地區(qū)能越冬,次年返青長出藿香。地上部不耐寒,霜降后大量落葉,逐漸枯死。
2、水分
藿香喜歡生長在濕潤、多雨的環(huán)境,怕干旱,要求年降雨量達1600毫米以上。幼苗期喜雨,生長期喜濕度大的環(huán)境,但是土壤濕度過大,也會爛根死亡。雨量較少地區(qū)要注意灌溉。藿香怕澇,在容易積水的低洼地種植,根部易腐爛而死亡。
3、光照
種子萌發(fā)需要光照條件,苗期喜蔭,需搭棚或蓋草,成株可在全光照下生長。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生長比較好,在蔭蔽處生長欠佳,
4、土壤營養(yǎng)
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都可以種植,但以土層深厚肥沃而疏松的砂質(zhì)壤土或壤土為佳。
5、繁殖方法
藿香用種子繁殖,藿香種子壽命2~4年,所以隔年的種子仍然可以播種。6—7月份收獲藿香時,藿香的種子還沒有成熟,所以需要預(yù)留種子地,等種子大部分變成棕色時收割,收割后放在陰涼處后熟幾天,曬干后打落種子備用。
種植土地要選擇排灌、管理方便、肥沃而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為好;在翻耕耙細整平時施入腐熟的農(nóng)家肥,每畝施1500—2000公斤作基肥。然后做成1.5米寬的高畦,按照行距25—30厘米,開1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拌細沙或草木灰均勻撒于溝內(nèi),用細泥覆蓋約1厘米厚。人工土壤過干就要澆水。播種時間南方地區(qū)在9—10月進行秋播,北方地區(qū)在春季4月中下旬播種,北方地區(qū)播種后用小拱棚保溫。
6、田間管理
氣溫保持在20~25℃時,10~15天出苗,當苗高3—6厘米時間苗,條播可以按行距10—12厘米間苗,穴播每穴留苗3—4株,缺苗要在陰天補栽,苗高30厘米時進行培土,結(jié)合施肥,肥料以人畜糞尿或者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也可以每畝施硫酸銨10—15公斤,施后澆水。第二次施肥在8月份中下旬進行,肥料以人畜糞尿或者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也可以每畝施硫酸銨10—15公斤,施后澆水。干旱要及時澆水,抗旱保苗,雨季及時疏溝排水,防止積水引起植株爛根。
7、病蟲害防治
①根腐病
根腐病多發(fā)生于夏季多雨季節(jié),病株從根部和根狀莖處發(fā)生腐爛,逐漸延至地上部,使皮層變褐色,最后枯萎而死。
防治方法:拔除病株并集中燒毀,再在病穴上撒入石灰消毒,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500倍液澆灌病穴。
②褐斑病
主要危害葉,在葉面形成園形或者近園形的病斑,中央淡褐色,邊緣暗褐色,并且生淡褐色霧狀物。一般在5—6月份開始發(fā)生,雨季危害更嚴重。
防治方法:及時摘除病葉燒毀。實行輪作。發(fā)病前及發(fā)病初期噴灑1:1:120波爾多液。
③枯萎病
枯萎病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發(fā)生,最初病株葉片及葉梢部下垂,青枯狀,最后根部腐爛,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藿香收獲后,清除病殘株,集中燒毀,消滅越冬病原菌。雨后及時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結(jié)合噴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提高植株抗病力。發(fā)病初期拔除病株并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40%多菌靈膠懸液500倍液澆灌病穴及鄰近植株根部,防止蔓延。
8、采收
一般種植后可以連續(xù)收割2年。除留種外,在6—9月份收割,選擇晴天齊地面收割鮮草,涼干、曬干或者烘干后就可以打捆,包裝貯運,要放置在干燥處,以防受潮發(fā)霉。
綜上所述,藿香的用途比較廣,因此,種植藿香的經(jīng)濟效益比較好。一般情況下,只要按照以上介紹的種植方法進行種植,就能夠獲得不錯的產(chǎn)量,不妨試一試。
關(guān)于藿香種植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