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地區(qū)翠玉水果黃瓜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惠農網·農技學堂
6458人閱讀
水果小黃瓜外形光滑亮綠、脆嫩甘甜、即可美容養(yǎng)顏又能瘦身減肥,獨具特色的小黃瓜受到人們的喜愛。通過水肥一體化高效農業(yè)栽培模式,不僅提高黃瓜產量和質量,更便于向各地區(qū)推廣。
水果型小黃瓜果長17~20 cm,小巧可愛無瘤刺,脆嫩可口無硬核,適合生吃,市場價格高。品種為全雌系,早熟,無限生長型,植株生長緊湊,主蔓結瓜,節(jié)間短,節(jié)節(jié)有瓜,每節(jié)1~2個瓜,顏色深綠,口味甘甜,耐弱光,較耐熱。下面介紹一下水果小黃瓜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
一、培育壯苗
1.1 浸種催芽
3月16日8:00,用53℃恒溫水燙種消毒10 min然后濾出種子,于干凈的自來水中浸種;16:00點取出用2層干凈的毛巾包裹,放進消毒過的恒溫培養(yǎng)箱,于30℃恒溫催芽;到3月17日11:00,種子90%出芽,部分芽長2~3 mm,出芽率高。
1.2 播種方法
采用育苗基質于育苗盤內播種。育苗基質使用綠成豐牌蔬菜育苗基質(50 L裝)2包,鋪在50孔育苗盤上,厚度以距盤面1 cm為宜,澆足水,將發(fā)芽的種子平放在育苗孔中央(根芽朝下),然后將基質鋪滿育苗盤。為了避免淋水時沖出種子,每個育苗盤上蓋上一張報紙,再用花灑淋濕即可。3月20日幼苗出土,揭開報紙,讓幼苗見光,一天后全部幼苗出土,長勢均勻。
1.3 幼苗管理
3月廣西南部地區(qū)害鼠頻繁活動取食,因此播完瓜種后為防害鼠偷吃瓜種及幼苗,需在育苗盤周圍及附近地塊投放殺鼠毒餌。把溴敵隆殺鼠毒餌投放在大棚周圍及育苗盤四周,基本可以防止老鼠為害幼苗。
全部幼苗出土后,有少數子葉“戴帽”出土,趁早上空氣濕潤時把帽摘掉。4月1日和4月5日,用0.2%尿素+0.2%磷酸二氫鉀混合肥液10 kg噴苗盤。
二、定植及管理
2.1 鋪設栽培基質
黃瓜的根系淺,喜濕而不耐澇、喜肥而不耐肥,宜選擇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若采取人工堆漚達到有機質豐富、無病蟲、無臭的營養(yǎng)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因為大棚建設在非耕作地基上,種植槽由斜磚砌成,所以栽培基質需從外搬運鋪設入種植槽內。該技術使用的瓜類栽培專用基質(基質由泥炭土、椰糠、珍珠巖、有機肥、有益菌、炭化谷殼組成)。大棚內有16個種植槽,長、寬、高分別為20、0.80、0.25 m。種植槽底部是黃泥地,墊河沙鋪平。為了保持肥液既不流失又不會造成漚根,在種植槽底部的河沙層上面,先鋪上一層70 g/㎡規(guī)格的白色無紡布,再鋪設栽培基質,厚度約為20 cm。
2.2 移栽定植
在苗齡20天時瓜苗已有2~3片真葉,移栽入大棚種植槽。單行種植,株距30 cm ,旁邊預留幾株苗用于補苗。
2.3 肥水管理
由于大棚有較好的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黃瓜在移栽定植后的施肥是以水溶肥為主,基肥和緩施粒肥為輔。
基肥使用的是80 kg海藻肥,在鋪設一薄層栽培基質后,將肥料撒在上面,然后再鋪完剩余基質。緩施粒肥采用的是氨基酸配方復合肥,定植后10天、20天,各用20 kg,在瓜苗植株兩旁開穴施入。
水溶肥的施用:在定植3天后基本上每周進行2次水肥一體化滴灌。每次施肥分3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用無肥水將土壤表層濕潤,一般10~20 min。第二階段肥水同步施入,一般需30 min左右。第三階段用清水沖洗系統,一般10~20 min,一是使肥料分配到所需土層,二是防止肥水腐蝕滴灌系統。
黃瓜水溶肥的施肥配方如下,營養(yǎng)液A液用1000 mg/L硝酸鈣、1 000 mg/L硝酸鉀;B液用500mg/L硫酸鎂;C液用50 mg/L EDTA全營養(yǎng)素、200 mg/L磷酸二氫鉀。 通過計算,大棚種植槽內滴管30 min的灌水總量約為2 000 L,因此A施肥罐用硝酸鈣2 000 g、硝酸鉀2 000 g;B施肥罐用硫酸鎂1 000 g;C施肥罐用EDTA全營養(yǎng)素100 g、磷酸二氫鉀400 g。每個施肥罐各盛水250 L,將肥料分別溶解倒入,30 min內肥液隨灌溉水一起滴入各個種植槽內。
為了提高黃瓜的品質和增強植株根系的抗病力,水溶肥的A液采取無機與有機水溶肥輪換使用,無機肥是硝酸鈣2 000 g、硝酸鉀2 000 g,有機肥是甲殼素腐植酸鉀5 000 g。
定植后施用第一、二次的水溶肥時濃度減半,以后按上面所說的濃度施用。每周2次的水溶肥滴灌,滿足了黃瓜植株薄肥勤施的需要,也滿足了植株對水分的需求。
2.4 溫光濕的管理
黃瓜適宜生長的溫度是21~28℃,對高溫的忍受能力是35~40℃,溫度超過33℃易出現畸形瓜和苦味瓜。春夏季的大棚溫度容易升高,尤其是在亞熱帶地區(qū),而廣西欽州就處于亞熱帶地區(qū)。在陽光強烈的11:00,溫度往往可達31~32℃,這時務必展開大棚遮陽網,打開風機、水簾進行降溫,直至15:00收攏遮陽網,但風機和水簾不關,盡量使溫度不超過33℃。
在低溫、短日照的條件下黃瓜雌花出現早而多,8~11 h的短日照能促進花芽的分化和形成。上面所說用遮陽網給大棚降溫的方法,不僅起到降溫的作用,同時也制造了短日照的環(huán)境,一舉兩得。但在陰雨天光照少的情況下,遮陽網不必展開。
黃瓜對空氣相對濕度的適應能力較強,可以忍受95%~100%的空氣相對濕度。但空氣相對濕度高容易發(fā)生病害,所以在陰雨天以及滴灌之后要開風機排濕。
2.5 引蔓抹芽
瓜苗卷須出現時開始引蔓。在距離地面2 m高的棚架上吊下麻繩,每株苗吊一條3 mm粗的麻繩,綁在瓜苗的第二個節(jié)間,每隔2天的下午引蔓1次,使植株能沿著麻繩向上攀緣生長。
艾美小黃瓜為無限生長型,主蔓結瓜,因此在引蔓的同時,將主蔓上的側芽及長的卷須都抹去或剪掉,直到主蔓攀上2 m高的棚架頂,留上面2個側枝,剪去頂芽。側枝沿著棚架頂的網狀繩生長,每隔3~4天引蔓1次,使枝葉分布均勻。
2.6 疏花疏果剪腳葉
艾美小黃瓜品種為全雌系,主蔓結瓜,節(jié)節(jié)有雌花,每節(jié)1~2朵。本次大棚的施肥屬于中等施肥量,營養(yǎng)的供給不能保證每朵雌花結瓜的需要,因此要適當地疏花疏果。首先是距離地面30 cm以下的雌花都剪掉,促使瓜苗生長健壯。以后每節(jié)基本只留一朵雌花;植株主蔓不是很粗壯的,間隔一節(jié)不留雌花。還有些因水肥供應不勻或受到繩子、枝葉影響產生的畸形瓜,要及時剪掉以免消耗營養(yǎng)。
隨著植株越長越高,底部的葉片老化變黃要逐步剪掉。剪去腳葉同時有利于大棚的通風散熱,剪腳葉的高度可至距離地面80 cm處。剪葉時宜留2~3 cm 的葉柄,這樣傷口容易愈合、不傷主蔓也不會阻礙掛下來的瓜。
2.7 適時采收
小黃瓜長17~20 cm時適合采收,此時采收果皮光滑深綠色,果肉爽脆水分足無硬核,可涼拌生吃也可炒菜。及時采收可減輕主蔓的負擔,使營養(yǎng)能較好地供給后面的小瓜。
整個黃瓜的采收期約有60天,一般在最后的10天,有些漏摘的瓜變老了,顏色由深綠轉為黃白,長度可達30 cm,單瓜質量400~500 g。這樣的老瓜瓜肉比較結實,適合炒食或腌制,酸爽的脆瓜皮在兩廣地區(qū)很受歡迎。
三、防治病蟲害
3.1 病害防治
小黃瓜易發(fā)生的病害有病毒病、蔓枯病、霜霉病。
①病毒病 主要發(fā)生在苗期和生長前期,嫩葉表現皺縮狀。可使用菌毒清或菇糖金碘噴霧防治。
②蔓枯病 主要為害主蔓,在莖基部或近節(jié)部呈淡黃色油浸狀斑,病斑呈梭形凹陷,縱向開裂。第一次用井岡霉素+噁霉靈淋根,第二次在7天后用乙蒜素稀釋噴霧,第三次用藥在第二次用藥后7天再噴乙蒜素,病害即得到控制。
③霜霉病 發(fā)生在植株生長中后期,葉上出現水漬狀多角形病斑,病斑隨后變黃褐色,背面長灰黑色霜霉。防治方法:摘除重病葉,及時牽蔓、疏葉、疏果,悶熱的天氣及灌水之后多開風機,降低大棚濕度;選用霜霉威、烯酰嗎啉、嘧菌酯,間隔7~10天噴一次,噴藥時可添加促花保果的葉面肥一起噴霧。
3.2 害蟲防治
因為大棚有較好的防蟲紗窗,可以阻隔體型較大害蟲的傳入,所以主要是防治蚜蟲。首先在搭建瓜棚架的時候在棚架的支柱之間牽掛誘蟲黃板,10天更換一次黃板。到植株生長后期蚜蟲較多時,使用高效低毒的吡蟲啉+噻嗪酮噴霧一次,即達到較好防治效果。
據試驗結果得出面積528 ㎡的農業(yè)大棚,采用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種植水果小黃瓜,獲得了5 000 kg的產量。加上目前水果型黃瓜價格比一般黃瓜要高,可以給農民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