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果凍加工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2625人閱讀
五味子這一藥材,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今天惠農(nóng)網(wǎng)小編就主要和大家談談藥材五味子的高產(chǎn)管理要點! 五味子怎么種?一起過來學習!
一、五味子的植物特性
多年生落葉木質(zhì)藤本,長可達800厘米。莖皮灰褐色,皮孔明顯;小枝褐色,稍具棱角。單葉互生,葉柄細長;葉片薄,稍膜質(zhì),卵形、寬倒卵形以至寬橢圓形,長5-11厘米,寬3-7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qū)捫ㄐ?,邊緣疏生有腺體的細齒,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脈上嫩時有短柔毛。夏季開黃白而帶粉紅色花,芳香,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片6-9,外輪較??;雄花具5雄蕊,花絲合生成短柱,花藥具較寬藥隔,花粉囊兩側著生;雌花心皮多數(shù),螺旋狀排列。花后花托逐漸伸長,至果成熟時呈長穗狀,其上疏生小球形不開裂的肉質(zhì)果,熟時深紅色,干后表面褶皺狀。
二、五味子的生長特性
喜蔭蔽和潮濕環(huán)境,腐殖質(zhì)土或疏松肥沃的壤土均可栽培。耐嚴寒,忌低洼地,幼苗怕強光。
三、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選擇土壤肥沃、質(zhì)地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深翻細耙,施足底肥。一般翻地深度25-30cm,每667㎡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4000-5000kg。于播前作畦,畦高20cm,畦寬1-1.3m,畦長視地形而定。
2、種植方法
(1)種子繁殖:五味子種子皮堅硬,有油層,不易透水,出苗困難,應于播前進行種子處理。先將五味子果實用溫水浸3-5天,搓去果肉,洗出種子,漂去秕粒,然后進行催芽。用種子的3倍量濕沙充分拌勻,以種子互不接觸為度。再挖深、寬各50-60cm土坑,將種子放于坑內(nèi),上蓋一層草,再蓋土20cm。四周挖好排水溝,以防雨水灌人。在催芽過程中,要經(jīng)常檢查,防止發(fā)霉。一般沙埋處理70-90天,見胚根稍露,即可播種。
(2)播種:以春播為宜。于畦面橫向開溝,行距15cm,溝深5cm左右,將種子均勻撒于溝內(nèi),覆土2-2.5cm,適當鎮(zhèn)壓,覆蓋一層薄草,用繩子固定,以保土壤濕潤。一般每667㎡播種量5kg左右。
(3)移栽:一般選2年生苗移栽,1年生壯苗也可。栽后易成活,新生根較多,植株生長旺盛,成活率達80%以上。采挖野生苗移栽,因無主根、側根,只是根莖且不定根又是從根莖上再生,而移栽后緩苗期較長,原須根多枯死,成活率低,生長不旺,生產(chǎn)上采用不多。移栽于春、夏、秋三季均可,以春、秋兩季為好,成活率高。春季應在芽未萌動之前,秋季應在落葉后,夏季移栽于雨季挖苗帶土坨。于畦面開穴,穴距、穴深各30cm。穴底施適量廄肥,覆一層土,然后栽苗。栽時將根舒展開,填一部分土,隨之輕輕提苗,再填土踏實,然后灌足水,待水沉下再填土封穴。
四、栽培管理
1、搭架:以搭設立架為好,有利通風透光,產(chǎn)量較高,因五味子為多年生植物,生產(chǎn)多用三角鐵或水泥柱作立柱。立柱長2.6m,埋入地下30cm,最好用水泥固定。可用8號或10號鐵絲,于立柱中部及上部,橫拉兩道。再按每株插4根竹竿,竿距12-15cm,要求排列整齊,用細鐵絲將竹竿固定在鐵絲上。待五味子新枝伸長35-40cm時,即引蔓上架。每株要培養(yǎng)4條基生枝,將每條主蔓順時針方向纏繞竹竿上,并用繩固定。
2、育苗期管理:
(1)遮陰:播種后20-30天,即陸續(xù)出苗。應經(jīng)常檢查出苗情況,以防覆草壓苗。當出苗達60%-70%時,去掉覆蓋率,用樹枝搭起簡易棚遮陰,保證幼苗正常生長。
(2)灌水:幼苗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怕干旱,當表土層干達2cm時,及時灌水,灌水后畦面出現(xiàn)板結時,結合除草適時松土,破除板結層,防止水分蒸發(fā)。
(3)間苗:幼苗抽出3-4片真葉時,及時間苗,按株距6-10cm定苗后可將陰棚撤去。
(4)追肥:第1次追肥,可在撤去陰棚后進行;第2次在株高10cm左右進行。
3、定植期管理:
(1)除草松土:除草結合松土進行,每年生育期要進行多次,做到表土層疏松,田間無雜草。
(2)灌溉、施肥:五味子為淺根系植物,不耐干旱,生育期間應保持土壤水分、養(yǎng)分充足,促其根系發(fā)達,生長旺盛,結果率高。生長期肥、水不足,枝條細弱,越冬芽小,特別是每年的生育前期肥水不足,影響花芽分化,多形成枝芽,花芽也多出雄花;開花坐果期肥、水不足,會引起落花、落果,影響產(chǎn)量,應視土壤水分狀況及時進行灌水,并要追肥,一般于5月上旬進行第1次追肥,促其生長發(fā)育;于6月末進行第2次追肥,促其果實生長和成熟。
4、剪枝:每株選留3-4個粗壯枝條培育外,其余大部分基生枝均剪掉,一年分春夏秋三季剪枝。
(1)春剪:剪掉短結果枝和枯枝,長結果枝留8-12個芽其余截去,剪后枝條疏密適度,互不干擾,萌發(fā)前進行。
(2)夏剪:5月上旬至8月上中旬進行,剪掉基生枝、膛枝、重疊枝和病蟲枝。對過密的新生枝也要疏剪或截短。
(3)秋剪:落葉后進行,剪基生枝。三次剪枝都要注意留2-3個營養(yǎng)枝作主枝,并引蔓上架。
5、病蟲害防治:
(1)病害:主要為葉枯病。于6-7月發(fā)生,先由葉尖或葉緣開始浸染,逐漸擴大,直至枯黃脫落。
防治方法:在5月下旬噴灑1:1:1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預防。發(fā)病時可用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每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也可選用2%農(nóng)抗120水劑2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5%嘧菌酯水懸浮劑1000-1500倍液噴霧,隔10-15天噴1次,連噴2次。
(2)蟲害:育苗期多發(fā)生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可用毒餌防治。定植期主要害蟲為卷葉蟲,可用菊酯類藥劑噴殺。
五、收獲與加工
移栽3年有一定產(chǎn)量,4-5年大量結果。正常年景一般每667㎡產(chǎn)干貨150kg左右。采收期以果實呈紫紅色、皮肉厚、有油性為宜。一般北方產(chǎn)區(qū)于10月中旬采收。若搶青采收,曬干后顏色暗,多為干焦粒,無油性,質(zhì)量差。采回后,置陽光下曬干即成。遇雨天可炕干,有條件的也可采用干燥室干燥。溫度不宜過高,以免揮發(fā)油散失,變成焦粒。干燥過程中,要勤翻動,防止發(fā)霉變質(zhì)。干后,揀去果枝及雜質(zhì)。
六、藥材形狀
1、北五味子:果實呈不規(guī)則球形,直徑5-8mm。表面紅色、紫紅色或暗紫紅色,皺縮,有的數(shù)個黏在一起,果皮油質(zhì)柔軟,內(nèi)含種子1-2粒;種子腎形,表面黃棕色,具光澤,種皮堅硬而脆,剝?nèi)タ梢姷厣N仁,胚乳油質(zhì),胚小,不易察見。果皮氣微,味酸,種子破碎后,有香氣,味辛辣而微苦。
2、南五味子:果實呈不規(guī)則形,粒小,直徑2-5mm。表面暗紅色或棕褐色,果皮肉質(zhì)較薄,無光澤,內(nèi)含種子1-2粒,種子腎形,較上種略小,表面黃棕色,略呈顆粒狀。
關于中藥材五味子的種植技術今天就說到這了,如果您還想了解其它方面藥材的種植技術,請繼續(xù)關注我們惠農(nóng)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