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的人工種植技術(shù)要點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5478人閱讀
金銀花,正名為忍冬,花初開為白色,后轉(zhuǎn)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作為一種珍貴的中藥材,金銀花自古以來就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是理想的藥用植物。又因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出,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下面學習一篇金銀花的種植技術(shù)與管理。
一、選地整地
金銀花對土壤要求不嚴,荒山、地堰均可栽培,但以砂質(zhì)壤土為佳,pH值在5.5~7.8之間均適合其生長。
二、繁殖方法
金銀花可通過種子繁殖和插條繁殖兩種方式。其中,插條繁殖成活率高,收益快,是產(chǎn)區(qū)普遍采用的方法。
1.種子繁殖
采種與處理:11月采摘成熟果實,放入水中搓洗,去除果肉和秕粒,取出成熟種子晾干備用。翌年4月,將種子放入35~40℃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取出后與2~3倍濕沙混合催芽,待種子裂口達30%左右時即可播種。
播種:選擇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深翻30~33厘米,整成65~70厘米寬的平畦。整好畦后,放水澆透,待土稍干時,平整畦面,按行距21~22厘米每畦劃3條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里,覆細土1厘米。播種后保持地面濕潤,可在畦面上蓋一層雜草,每隔兩天噴1次水,約十余天即可出土。秋后或第二年春季移栽,每公頃用種子1千克左右。
2.插條繁殖
直接扦插:在夏秋陰雨天氣,選擇壯旺無病蟲害的1~2年生枝條,截成30~35厘米長,摘去下部葉子作插條,隨剪隨用。在選好的土地上,按行距165厘米、株距150厘米挖穴,穴深16~18厘米,每穴插5~6根插條,分散開斜立著埋于土內(nèi),地上露出7~10厘米左右,栽后填土壓實。遇干旱年份,栽后澆水,以提高成活率。
育苗扦插:選擇澆水方便的地塊,深翻整平,用土雜肥作基肥。7~8月份按行距23~26厘米開溝,深16厘米左右,株距2厘米,把插條斜立著放到溝里,然后填土蓋平壓實。栽后澆1遍水,以后若天氣干旱,每隔2天要澆1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半月左右,即能生根發(fā)芽,第二年春季或秋季移栽。
三、田間管理
1.松土、除草、培土、施肥
松土與除草:金銀花栽培后,要注意松土、除草工作,保持花墩周圍無雜草,利于生長。每年春季2~3月間和秋后封凍前,要進行松土、培土工作。
施肥:每年施肥1~2次,與培土同時進行。方法是在花墩周圍開一條淺溝,將肥料撒于溝內(nèi),上面用土蓋嚴。肥料可用土雜肥和化肥混合使用,施肥量根據(jù)花墩大小而定。多年生花墩每墩可施土雜肥5~6千克、化肥50~100克,小花墩酌情少施。每次采花后,最好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增加采花次數(shù)。
2.修剪整形
修剪方法:根據(jù)山東臨沂地區(qū)經(jīng)驗,匍匐形的大毛花,冠幅120~140厘米,枝條長的老花墩要重剪,截長枝,疏短枝,截疏并重;壯花墩以輕剪為主,少疏長留;幼齡花墩以截為主,促進分枝,加速擴大墩冠。立體型雞爪花,主干明顯,枝多不著地,冠幅80~120厘米,剪枝要做到去頂,清腳叢,打內(nèi)膛,修剪過長枝、病弱枝、枯枝、向下延伸枝,使枝條成叢直立,主干粗壯,分枝疏密均勻,花墩呈傘形,通風透光好,新枝多,花蕾多。
剪枝時間:一是冬剪,從12月至翌年2月均可進行;二是生長期剪,每次采花后進行,目的是促進形成多茬花,提高產(chǎn)量。頭茬花后第一次剪春梢于6月上旬進行;第二次7月下旬二茬花后剪夏梢;第三次9月上旬三茬花后剪秋梢。生長期修剪以輕剪為主。剪枝對金銀花增產(chǎn)作用明顯。
3.越冬保護
在吉林等寒冷地區(qū)種植金銀花,需保護老枝條越冬。老枝條若被凍死,翌年重發(fā)新枝,開花少,產(chǎn)量低。一般在地封凍前,將老枝平臥于地上,上蓋蒿草6~7厘米,草上再覆蓋泥土,即可安全越冬。次年春天萌發(fā)前,去掉覆蓋物。
綜上,金銀花作為一種重要的中藥材,不僅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而且種植管理相對簡單。希望以上內(nèi)容能對種植戶有所幫助,祝大家種植順利。
關(guān)于金銀花的種植技術(shù)與管理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