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種植環(huán)境要求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4049人閱讀
隨著中醫(yī)藥業(yè)的發(fā)展,中藥材開始走俏,因此很多地區(qū)都有人工種植中草藥。如果想種植中草藥,那么怎么種?下面給大家介紹中草藥種植技術。
1、選地
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富含腐殖質、排水條件好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播種前要進行深耕改土,施肥,增施有機肥可以讓藥材根入地更加的深,特別是根用藥材,根入地深者可達50cm。
2、播種
中藥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無性兩種。有性繁殖,用種子播種,如黃芪、黃芩、望江南、紅花、柴蘇、薏苡、白芷、柴胡、防風及十字花科、莧科的多種藥材。無性繁殖利用莖、葉、芽、根等營養(yǎng)器官進行繁殖,如地黃、玄參、牡丹、芍藥、甘草、知母、貝母等。
3、播種期
多數(shù)中藥材宜春播或秋播。一年生、耐寒性差的,如薏苡、紫蘇、決明子、紅花、荊芥宜春播。在北方,多年生草本如甘草、黃芪、桔梗、黃芩等適宜春播,也可夏播。
4、播種深度
播種深度為種子直徑的2倍,以及幾倍,按照食指的第一個指節(jié)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三分之二等不同,根據(jù)種子大小決定。大部分種子地溫合適,水分充足,10天半個月可出苗,如牛夕、黃芩、甘草等,有些種子需要沙藏,這樣的種子可能出芽慢些,如射干等。
5、間苗定苗
間苗在子葉出土后3~5天內進行,除去過密、瘦弱和有病蟲的幼苗。幼苗長到10厘米左右,及時定苗,留苗密度視品種和苗情長勢靈活掌握,適當密植是增產(chǎn)的關鍵。
6、中耕培土
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消滅雜草,增加土壤通透性,如元參、地黃等全生育需多次中耕。培土可以保護芽頭,增加地溫,利于塊根、塊莖膨大,如元參、半夏等。
7、水肥管理
根據(jù)藥材生長情況和土壤質量及時進行追肥和排灌。春季幼苗開始生長時進行第一次追肥,6-8月份中藥材生長旺盛期,追施2-3次肥,10月初追施磷、鉀肥。雨水多的季節(jié),要加強對排水設施的管理,及時排水防止內澇。
8、除草
藥材田間雜草防除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幼苗長勢弱,生長時間長,要進行多次除草。可以采用一些物理的方法進行除草,如人工鋤草或拔草、覆蓋薄膜等。
以上就是關于中草藥種植技術的介紹了,此外陰生的中藥材忌強光直射,要搭棚遮陰,如人參、西洋參等,以及在北方地區(qū),易出現(xiàn)霜凍,應注意防治。
關于中草藥種植技術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