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幾月播種?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21051人閱讀
白芷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屬于傘形科當歸屬。其根部是主要的藥用部分,具有多種功效。白芷適應性強,在中國南北各地均可栽培。目前有不少人都嘗試種植白芷,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白芷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方法。
一、科學整地
1、整地
白芷的根部是藥用部分,因此對土壤有較高要求。理想的土壤應為土層深厚、疏松肥沃、陽光充足、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深翻土壤約30厘米,精耕細耙,并結合整地施入2000-2500公斤的農(nóng)家肥作為基肥。整平耙細后,制作寬1.3米的高畦,并在四周開挖較深的排水溝,確保畦面呈龜背形,便于排水。
2、播種
白芷的播種時間較為關鍵,通常在9月中下旬進行,氣候溫暖的地區(qū)可延長至霜降前。播種方式以直播為主,穴播時行距30-35厘米,株距20-25厘米,穴深8-10厘米。施入適量火土灰和人糞尿拌勻作基肥,每畝用種量約750克。條播時行距30厘米,溝寬10厘米,深7-9厘米,將種子拌火土灰均勻播入溝內(nèi),每畝需種量約1公斤。播種后澆一次稀薄人畜糞水,覆蓋火土灰,確保種子被覆蓋。畦面蓋草以保濕并防除雜草,干旱時需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約15-20天后發(fā)芽出苗。
二、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與間苗
白芷出苗后,當苗高達5厘米時開始間苗。第一次間苗:穴播每穴留5-6株小苗;條播每隔3-5厘米留1株小苗。當苗高達10厘米時進行第二次間苗;穴播每穴留3-4株小苗,條播每隔7-9厘米留1株小苗。第三次在翌年早春2月下旬定苗,穴播每穴定苗3株;條播每隔10-15厘米定苗1株。遵循“拔大留小”的原則,避免白芷生長過旺早開花,影響產(chǎn)量。每次間苗后,結合中耕除草一次。
2、適時追肥
科學施肥是提高白芷產(chǎn)量和品質(zhì)的關鍵。施肥過多會導致白芷生長過旺,易抽萱開花,降低產(chǎn)量;施肥不足則生長不良,產(chǎn)量亦低。追肥一般分4次進行。第1-2次結合間苗時進行,每畝施入1500公斤稀薄人畜糞水;第3次定苗后,每畝施入2500公斤人畜糞水,加30公斤過磷酸鈣;第4次于清明后進行,每畝施入3000公斤人畜糞尿,施肥后撒150公斤火土灰于畦面,施后蓋細土。保持田間土壤濕潤,雨水過多時及時排澇。
三、采收與加工
白芷秋播后,第二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葉片變黃枯時晴天收獲。采挖時小心挖取全根,抖去泥土洗凈。加工應在晴天進行,用鍘刀橫切小塊片,及時翻曬。合格的白芷應干燥,外皮灰白色,斷面白色,有香氣,無黑心和蟲霉。畝產(chǎn)可達400公斤左右。
以上就是白芷的栽培技術要點介紹,注意不同地區(qū)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大家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參考。
關于白芷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方法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