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干種植技術及畝收益
惠農網·農技學堂
54055人閱讀
射干,又稱為扇子草、山薄扇、扁竹等。它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帶的山坡野嶺上。射干喜歡生長在溫暖和陽光充足的地方,對干旱和寒冷有較強的耐受能力。它的表面通常呈現(xiàn)出灰褐色或帶有黑褐色斑點,具有斜向或扭曲的環(huán)狀皺紋,這些皺紋排列非常密集。在莖的頂部有圓盤狀的莖痕,而底部則有殘留的細根和根痕。下面一起學習一篇射干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
1.選地整地
需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地塊。在種植前,需要深翻土壤20厘米,并結合耕翻處理。每667平方米的土地上,需要施入2500千克腐熟的廄肥或堆肥,再加入50千克腐熟的餅肥作為基肥。播種前還需進行一次15厘米的淺耕,并將土地整平,形成寬1.3米的高畦,畦溝寬40厘米,四周開好排水溝。
2.播種方法
春季播種時間為4月份,秋季播種時間為9月份??梢韵冗M行育苗,然后再移栽到田地中。在播種時,在整平的畦面上,按照行距20厘米的間距橫向開溝,溝深6厘米,播幅寬10厘米。將經過處理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并覆蓋細土3厘米,稍微壓實后澆水,并使用草覆蓋保溫和保濕。當幼苗出苗后,及時揭去覆蓋的草,并進行田間管理。
3.移栽方法
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即可進行移栽。在移栽前,將幼苗挖起,并按照大小分為大、中、小三級進行栽植。選擇晴天的傍晚或陰天,在整平的畦面上,按照行距30~50厘米、株距20~33厘米、溝深10~15厘米的規(guī)格挖穴,每個穴位栽植1~2株幼苗。栽植后要扶正并穩(wěn)固,澆透水以促使其定根。
4.中耕、除草和培土
在第一年,當幼苗長到3~5厘米時,進行第一次中耕除草,隨后在5月、7月和9月分別進行除草。第二年,在6月、7月和9月各進行3次除草。封行后不再進行松土和除草。每年秋季,植株枯黃后,進行根際培土,以便越冬。
5.追肥管理
除了施足基肥之外,從第二年開始,每年需要追施3次肥料,分別在3月、6月和11月進行。前兩次每667平方米追施1500千克腐熟的人畜糞水和50千克腐熟的餅肥,第三次每667平方米追施2000千克腐熟的人畜糞水和25千克腐熟的餅肥,以促進根部生長。
6.排灌水管理
在幼苗期和移栽后,保持土壤濕潤。當幼苗長到約10厘米高時,在沒有干旱的情況下,可以不進行灌溉。遇到連續(xù)晴天無雨的天氣,需要適量澆水,使用清淡的腐熟糞水。在雨季,要注意排水,以防止根部出現(xiàn)爛根的情況。
7.摘花蕾
如果采用種子播種的射干,在第三年秋季開始開花。除了保留一部分作為種田之外,當花蕾出現(xiàn)時,要及時摘除,以便養(yǎng)分能夠集中到根部的生長上。
8.病蟲防治
8.1銹?。轰P病對葉片和嫩莖有害。發(fā)病時,葉片或嫩莖會出現(xiàn)橙黃色微隆起的皰斑,嚴重時葉片會枯死。防治方法:在病情剛開始時,可以使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稀釋1000倍液或97%敵銹鈉稀釋4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8.2蠐螬、螻蛄:蠐螬和螻蛄會咬食根莖。防治方法:可以使用90%晶體敵百蟲稀釋1000倍液進行穴灌,或者懸掛黑光燈誘殺成蟲。
9.采收加工
采用種子播種的射干,需要種植3~4年后才能進行采挖。在秋季植株枯萎或春季發(fā)芽前,可以挖取根莖。挖取后,將莖葉剪掉,洗凈泥沙,晾干即可成為商品。質量上應選擇根莖粗壯、質地堅實、斷面呈黃色的品種為佳。
總的來說,射干喜歡溫暖和陽光的環(huán)境,它對干旱和寒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它的土壤要求相對較低,最好選擇肥沃疏松的土壤。中性壤土或微堿性土壤是比較適宜的選擇,不適宜在低洼地和鹽堿地種植射干。因此,在栽培射干時,選擇地勢較高、土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會更理想。
關于射干種植技術與栽培管理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