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種子育苗與栽培技術
惠農網·農技學堂
19770人閱讀
苧麻,原產于我國的西南地區(qū),習慣上被稱為:*麻。是一種蕁麻科苧麻屬的灌木植物,在我國的農業(yè)種植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據稱,在新石器時代我國的一些地方就已經種植。新種植的苧麻要想在當年獲得高產,就需要進行打頂作業(yè),否則,就會往上瘋長,從而影響產量,那么,新種植的苧麻該如何打頂呢?如何提高苧麻的產量?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新種植的苧麻如何打頂?
一、苗床打頂梢
當苧麻的幼苗長到10厘米以上,或者有8片真葉時,就要進行苗床打頂梢的工作。具體的方法是:在距地面5-6厘米處把頂梢剪下來,只在植株上保留3-4片真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強植株的光合作用,保持植株的新陳代謝旺盛,從而促進地下部位的分根莖能夠加速生長,并且,還可以促使植株從基部開始萌發(fā)側芽。當新萌發(fā)的側芽長到8-10厘米時,就可以及時移栽入大田進行生長管理。
二、移栽后打頂梢
當移栽的植株成活返青后,可等待植株基部有新的腋芽新發(fā)至8-10厘米時再次打頂。這次打頂?shù)母叨葢灾髀狭粝?0片真葉為宜。
打頂后,要及時追肥。一般情況下,每畝可追施尿素15公斤、人畜糞肥1000公斤。當植株基部新長出2-4個10-15厘米長的分枝時,再進行移栽大田后的第二次打頂,此次打頂?shù)母叨瓤伸`活掌握,一般以掐掉主蔓的頂尖為宜。打頂后應追施長稈肥,一般情況下,每畝可施入人糞尿1500-2000公斤、氯化鉀15-20公斤、枯餅15-20公斤。施肥結束后,要進行培土。這樣,會更有利于植株分枝基部長出須根,以便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養(yǎng)分,加速地下莖和地上分株的生長。
三、打頂苗的移栽時間和規(guī)格
1.移栽時間
一般情況下,在5月中下旬,或6月上旬即可移栽。因為這個時間段里溫度較高,如果土壤中不缺乏水分,非常有利于植株的成活和生長。并且,還可以在當年收麻2-3次。
2.移栽規(guī)格
一般情況下,畝栽苧麻不能超過6000株,以5800株-6000株為宜,可按照70x15的行、株距進行移栽;如果栽植過密,就會造成田間通風不良,從而影響產量。
二、如何提高苧麻的產量?
1、抓好冬季培肥管理
苧麻冬季培肥管理是保證苧麻高產穩(wěn)產和季季麻平衡增產的關鍵性措施。冬季培肥包括深中耕、重施冬肥,主要是有機肥料和培土壅蔸三項措施,要在11月中下旬進行,中耕要深耕10厘米左右,做到行間深,蔸邊淺,粘*深,砂*淺,稀植的深,密植的淺,深根型品種深,淺根型品種淺。同時將準備好的有機肥料開溝或者穴,施放在麻蔸周圍或者麻行間,然后覆蓋泥土壅蔸。一般培土厚3厘米左右,砂*培厚,粘*培薄,老麻培厚,新麻培薄。利用苧麻冬季空閑時間,結合冬培種植一季綠肥,使麻園四季長青,既可以改良土壤,保護麻蔸,又擴大了肥源,來年開春麻芽萌發(fā)時,將綠肥就地埋入麻行中,對提高苧麻產量和改善品質非常有利。
2、合理施肥
苧麻每年收割三次,莖葉生長量大,消耗土壤養(yǎng)分多,必須通過施肥不斷地補充土壤養(yǎng)分,才能滿足苧麻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需要。一般每生產100公斤原麻需要氮10—16公斤、磷2.5—4公斤、鉀12.5—20公斤,還需要鈣、錳、硼、鋅、鎂和銅等微量元素。苧麻合理施肥包括重施冬肥和季季追肥兩個方面。
3、重施冬肥
冬肥占全年需肥量的50—60%,以有機肥料為主,配合一定量的速效氮、磷肥,一般每畝施*雜肥10000公斤,或者廄肥4000公斤,或者餅肥100公斤,并且配合施清糞水1500公斤和磷肥20—25公斤。肥料要在霜后雪前施入,新麻園穴施,壯齡麻園條施,老麻園撒施。
4、季季追肥
追肥的要求是,頭麻前輕后在,二、三麻前重后輕。頭麻生長期長,要追肥兩次,第一次叫提苗肥。苗出*肥下地,可以每畝施清糞水15擔。第二次叫壯稈肥,苗高33厘米,就是一尺資源高時施入,每畝用尿素20公斤,或者菜籽餅50公斤,追肥結合中耕除草,將肥料埋入土壤中。二麻生長快,出*就猛長,因此收割頭麻后立即重施追肥,一次施足,可以每畝施清糞水30擔,加入尿素5公斤。三麻苗期追肥最重要,一定要早施,用量可以每畝施清糞水30擔,加入尿素5公斤。
5、勤中耕除草
每季麻生長期間都要進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頭麻雨水多,土壤容易板結,雜草生長快,中耕可以增加土壤溫度,促進麻苗早發(fā)快長,二、三麻容易遇到干旱,中耕可以減少水分蒸發(fā),緩解旱情。中耕深度國際麻齡、土質、季節(jié)等靈活掌握,一般新麻中耕深,壯齡麻淺、老齡麻深,粘*深,砂*淺。
6、防旱、防澇、防霜、防風和防病蟲害
苧麻生長快,需水量大,一般頭麻雨水多,二、三麻雨水少,常常遇到伏旱、秋旱,影響三季麻平衡增產。苧麻的萎蔫系數(shù)為土壤含水量的18%,因此土壤水分低于18%時就必須灌溉水防旱。適當早收頭麻,促進二麻苗期錯過旱季,二、三麻苗期多追肥,促使提早封行,生長期中耕除草保蓄水分,冬肥增施磷、鉀,冬季培土保護龍頭根不突出地面,選擇抗旱品種,開辟梯*種植等,都可以增強苧麻的防旱能力。
土壤含水量高于28%時,對苧麻生長不利。淹水會使生長點和麻蔸腐爛,引起減產,甚至沒有收成,還會引起敗蔸。對地勢低、排水不良的麻地,要開溝排水,或者堤筑防洪,以免受害。4級以上風力會產生風害,輕微的風害使麻葉卷曲,麻莖擦傷,使纖維形成褐色的風斑而降低品質,風害嚴重時麻莖倒伏或者折斷,龍頭根受損傷,不僅影響當季麻的產量和品質,對下季麻甚至也不利。為防風災,在建立新麻園時要選擇背風之地。在風災不僅頻繁的地區(qū)要選用葉型較小、莖稈粗壯的抗風品種。在風害嚴重的地區(qū)種麻要在迎風面栽種防風林帶。
早春晚霜和初冬早霜也是苧麻嚴重的自然災害。早春的晚霜會使頭麻早出*的麻苗受到凍害,使生長點枯死,方式分枝,影響產量和品質。預防辦法:一是根據天氣預報,在可能有霜凍的日子,在麻園內熏煙,可以增加溫度防凍和減輕霜害。對已經受害的麻園,要鏟除凍死的麻苗,再追速效氮肥,促使重新發(fā)新苗。二是加厚冬培松*3厘米以上。三是早春每畝用1000公斤*草鋪草燒蔸,控制麻苗早發(fā)。四是增施林、鉀肥增強麻園抗寒能力。
苧麻原產于中國西南地區(qū),是中國國寶,苧麻纖維最長最細。苧麻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紡織纖維作物。利用下等地或者荒蕪耕地種植苧麻經濟效益好,一次種植多年收割,投資小,收益高。
關于苧麻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