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如何加強病蟲害防治?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2068人閱讀
(1)播前期
①合理輪作。水旱輪作(早稻-秋花生、春花生-晚稻)、旱旱輪作(春花生-蔬菜、春花生-玉米、春花生-秋芝麻、春花生-甘薯、春大豆-秋花生)。
②選用良種。以高產(chǎn)、高抗、優(yōu)質為原則,根據(jù)消費習慣和市場、加工企業(yè)的要求選擇良種。我省可選用仲愷花1號、粵油7號、粵油13、遠雜9102等優(yōu)質高產(chǎn)花生品種。
③施足底肥。中等地力每畝施45%~48%三元復合肥30~35公斤,生石灰粉50~75公斤(補鈣、消毒、調酸),在整地前(播種前15天以上)撒施,鉬酸銨20克(或0.3%鉬酸銨浸種2小時)、硼砂500克、硫酸鋅、硫酸鎂各1000克,拌細*撒施在播種溝內;瘠薄地、新墾荒地增施農(nóng)家肥1000公斤或餅肥100公斤,要求充分發(fā)酵,完全腐熟,并增施鈣鎂磷肥50公斤,生石灰粉增至75~100公斤。
(2)播種期
①適時早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開始播種,至4月中下旬播完。地膜覆蓋栽培可以適當提早播種。播后3天內每畝選用50%的乙草胺乳油100~120毫升,或95%的金都爾60毫升,兌水50~60公斤均勻噴施畦面。
②合理密植。采取開溝淺播、適行距、單粒精播的播種方式。每穴播1粒精選種子,統(tǒng)一行距33厘米,株距8~10厘米,保證每畝1.8萬株苗以上。
肥水條件好的地塊起壟種植,壟距80~85厘米,壟面寬55~60厘米,壟高15~20厘米;每壟兩行,行距25厘米,穴距16厘米,每穴2粒,密度為1萬穴/畝;單粒精播時,密度為1.3萬~1.5萬穴/畝。
(3)苗期
①查苗補苗。做到早查苗、早補苗,一般在花生出苗3~5天后進行??梢圆捎糜缫圃曰虼哐垦a種的方式進行補苗。
②清棵蹲苗?;ㄉR苗后進行第一次中耕時,用小鋤在花生幼苗周圍將*向四周扒開,使2片子葉和第一對側枝露出*面,以利于第一、第二對側枝早發(fā)、快發(fā)、健壯發(fā)育,實現(xiàn)多花、多針、多果、高產(chǎn)的目的。
③及時追肥。苗期追肥應在始花前進行?;ㄉ懈鼍采痰?,氮肥施用應適量,且必須早施速效氮肥,促進早生快發(fā),早分枝,保證苗期生長良好。根據(jù)田間長勢長相,氮肥、鉀肥、微量元素等應及時追施(施肥量視苗情而定,如葉片細而色淡,宜在4~5片真葉施一次肥,畝用尿素4公斤,或稀糞尿20擔;若葉片寬大,葉色較深,則可不施或酌情少施,著重補磷、鉀肥,防止生長過猛、過早封行)。
④及時防治薊馬蚜蟲?;ㄉ蓟ㄇ罢撬E馬、蚜蟲第一次為害高峰,對花芽的形成和早期開花受精影響極大,必須及時防治,保護前期有效花芽。
(4)開花下針期至莢果膨大期
①合理排灌?;ㄉ_花下針期是需水量最敏感時期。遇旱應及時澆水,遇澇應及時排水。
②中耕培土。盛花期前進行深鋤扶壟,培土迎針。將壟間的*鋤向壟內,縮短果針的入*距離,為果針發(fā)育創(chuàng)造一個疏松的土層。
③合理化控?;ㄉ蓟ê?0~50天,即花生結莢前期,當植株主莖高度達到30~35厘米且有徒長傾向時,可及時用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40~50克,或壯飽安30克,加水40~50公斤葉面噴施。施藥后若仍生長過旺,可隔10天左右再噴施1次,確保植株高度控制在30~40厘米,以控旺防倒,增強抗逆性,提高飽果率。
④ 預防早衰。 生長中后期植株有早衰現(xiàn)象的,每畝葉面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水溶液40公斤,連噴2次,間隔7~10天;也可噴施其他經(jīng)過肥料登記的葉面肥料,如蕓薹素等。
⑤治蟲保果奪豐產(chǎn),防病保葉促果飽。這一時期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莖腐病、青枯病、葉斑病、瘡痂病、銹病、白絹病等,可選用多菌靈、甲基托布津、愛苗、阿米妙收等進行防治;主要蟲害為蚜蟲、蠐螬、斜紋夜蛾、卷葉蟲、紅黃蜘蛛、葉蟬等,可用辛硫磷、銳勁特、高巧、吡蟲啉、甲維鹽等進行防治。
(5)莢果成熟期
①花生植株下部葉片呈現(xiàn)枯黃葉或掉葉時,地下結成的莢果70%果殼堅硬,網(wǎng)紋清晰,剝開后種皮成粉紅色即可收獲。
②收獲后要及時摘果、晾曬,防止黃曲霉毒素污染。曬至脫衣散瓣、咬食成脆響,再將秕果、黑頭果、不完善果剔除,放在通風、干燥、無鼠害的地方貯藏(留種的種子切忌在水泥坪上暴曬)。
關于花生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要點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