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產后癱瘓是什么引起的?有什么治療方法?
惠農網·農技學堂
33235人閱讀
近些年來,奶牛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飼養(yǎng)奶牛。但是養(yǎng)殖奶牛,奶牛繁殖疾病對奶牛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那么如何做好疾病防治?下面一起來了解奶牛繁殖疾病的治療方法。
1、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炎的常用治療方法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療與中藥治療,抗生素可以采用頭孢匹林、頭孢噻呋等藥物,用頭孢匹林治療產后 14 d 患有子宮內膜炎奶牛,治愈率能夠達到83%。中藥治療“宮舒康”,對于卡他性、黏膿性、膿性子宮內膜炎的治愈率分別達到 91.76%、85.71%、42.86%。
2、子宮膿腫
該疾病可以應用四環(huán)素、慶大霉素等藥物進行靜脈注射治療,2次/d,連續(xù)7d。同時配合子宮灌注治療方法,采用*霉素8~10g以及10%500mL 氯化鈉溶液,每天灌注3~4 次。
3、卵巢囊腫
在治療措施上,卵泡囊腫主要采用HCG 進行治療,靜脈注射 5000~10 000IU,同時肌肉注射促黃體素100mg,連續(xù)使用5d。黃體囊腫的治療方法主要為肌肉注射促黃體素釋放素類似物,用量500μg,1次/d,連續(xù)使用3d。
4、胎衣不下
如果超出24h仍未完全排出胎衣,必須采用恰當的手術方式幫助奶牛剝離胎衣。手術前需要將適當的氯化鈉溶液注入患牛子宮,松弛母體胎盤與胎兒之間的聯(lián)系,增加手術成功率。無論是手術剝離還是胎盤腐敗,都需要利用新潔爾滅溶液對病牛的子宮進行 2~3d 的沖洗,以防病牛進一步感染、惡化。
5、持久黃體
西醫(yī)多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為病牛注射前列腺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卵泡激素,注射前需要密切關注病牛的狀態(tài),嚴格控制注射劑量和注射次數。完成注射后,需人工摘除持久黃體,摘除完成后必須及時為病牛注射維生素k,以防病牛出血感染。同時,可對病牛進行黃體酮注射,逐步緩解病牛持久黃體的狀況。
中醫(yī)是利用松節(jié)油、魚石脂與牛奶混合的方式進行灌服,也可結合病牛狀況將菟絲子、熟地和陽起石等藥材水煎灌服,服用 3~ 6d,堅持服用后,奶牛的持久性黃體可得到有效的改善,是治療奶牛因持久性黃體造成不孕癥狀的主要方式。
6、卵巢靜止
一般會采用直腸檢查方法對卵巢的大小和性質等進行檢查,通常情況下卵巢發(fā)育處于正常狀態(tài)但是表面缺少卵泡與黃體,在一星期后對其進行二次檢查若還是一樣的癥狀則可以進行疾病診斷。主要使用乙烯雌酚藥物進行肌肉注射治療,藥量控制在每次20mg。還需要加強養(yǎng)殖管理為奶牛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還需要讓奶牛適當運動以促進卵泡發(fā)育。
以上就是關于奶牛繁殖疾病的治療方法介紹了,奶牛養(yǎng)殖期間要加強對繁殖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視,根據疾病的具體癥狀采用科學有效的診療手段,有利于奶牛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關于奶牛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