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菇種植時間和技術(shù)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20456人閱讀
慈菇是一種水生植物,富含淀粉、蛋白質(zhì)、無機鹽、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具有不錯的價值,市場需求大,很多地區(qū)都有種植。下面就具體給大家介紹慈菇種植時間和技術(shù)。
1、種植時間
慈菇分為早慈姑、晚慈姑,早慈姑于4月下旬育苗5月下旬種植,晚慈姑于5月上旬育苗,7月中下旬種植。但一般慈菇在春季種植,此時氣溫在15℃以上,種植更容易生根發(fā)芽。
2、整地施肥
種植慈姑最好提前做好基肥,畝用1500-2000公斤的腐熟廄肥作為基肥。將球莖頂芽切下丟入水塘催芽或用窩席圍好,上蓋濕草,并隨時澆濕,保持15℃以上氣溫,約10~15天出芽即可插芽育苗,每畝大田需用頂芽10~12千克。
3、移栽定植
當慈姑有4-5片定型葉時,可以移植到大田。移栽前,畝施2000-2500千克腐熟廄肥作為基肥,然后放淺水3-4厘米,然后將秧苗從苗床拔出來,保留中心3片新葉,外圍留老葉,隨即按行株距35-40厘米將秧苗根部插入泥中,抹平周圍泥土。
4、肥水管理
淺水勤灌,嚴防干旱,高溫多雨季節(jié)適當擱田。一般植株生育前期保持水層3-6cm,雨季擱田1次,7—8月高溫天氣保持水層12-20cm,8 月以后保持水層8-10cm,9—10月保持水層3-5cm。追肥定植14d后,施腐熟糞水22.5 t/hm 2或尿素150 kg/hm2 。抽生根狀莖時,施腐熟糞水37.5 t/hm 2或尿素450kg/hm2 、復合肥375 kg/hm 2、氯化鉀150~225 kg/hm 2 。
5、耘耥除草
定植緩苗后進行第1次耘耥、除草,以后每15-30d1次,共2-4次;進入8月后,結(jié)合耘耥去除老黃葉,保留中央新葉4-5片,直到氣溫下降到 25℃以下為止。
6、病蟲害
慈菇的病害主要是黑粉病和斑紋病,黑粉病可選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斑紋病、褐斑病可選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噴霧。鉆心蟲可選用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或20%滅掃利乳油3000倍液噴霧,蚜蟲可選用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25%噻蟲啉可濕性粉劑5000倍液噴霧。
慈菇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采收,方法為排干田水,待田塊曬干后,清除壟面葉片,使用小型馬鈴薯采收機進行挖掘,將慈姑抖落在壟面后人工撿拾。
關于慈菇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
你可能感興趣的農(nóng)產(chǎn)品:全國慈菇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