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癌腫病的癥狀及防治方法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3964人閱讀
楊梅是很多人喜歡吃的水果,口感酸酸甜甜的,風味獨特。另外楊梅不僅可以鮮食,還能加工成各種零食小吃,深受市場歡迎,因此很多地區(qū)都有栽種。下面一起來了解楊梅種植與修剪技術(shù)。
1、環(huán)境要求
楊梅適于土質(zhì)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含有石礫的砂質(zhì)紅壤或黃壤,最適宜楊梅生長結(jié)果的土壤pH值為5.0~6.0。另外楊梅是喜暖濕的水果,要求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年平均氣溫在15~22℃,由于強光照和高溫對楊梅的生長很不利,盡量避免在高溫和光照強烈的地帶種植。
2、種植時間
楊梅種植時間最好是在2月上旬到3月中旬這段時間,此時氣候相對比較濕潤,而且注意在種植過程中,要在陰天、小雨天進行,避免在干燥天氣或是高溫天氣種植,否則存活率會很低。
3、栽種方法
可以選擇移栽苗或者是嫁接苗,選擇移栽苗的時候要選擇帶*球的,然后以每畝地種植25~30株的密度進行移栽。移栽的時候要注意,苗木一定要保持正立,根系盡量在土壤中舒展,可以澆水讓根系與土壤更加固定,提高成活率,最后進行覆*蓋草即可。
4、中耕除草
幼齡楊梅樹生長量小,如果不及時清除樹苗周邊的雜草、雜樹,往往會導(dǎo)致生長緩慢甚至死亡。因此,幼齡楊梅樹要求在1 m左右直徑范圍內(nèi),連根清除雜草、雜樹,并實行土壤覆蓋,一年內(nèi)約中耕3次。
5、深翻培土
在楊梅苗定植4~5年后每隔2年進行一次,方法是沿定植穴逐年向外深翻,使楊梅園土壤疏松通氣,利于根系向外伸展。山地楊梅園由于土壤經(jīng)常被沖刷,根系易暴露于*外,宜每隔2年培土一次,培土時間在冬季進行,可以就地取材,采用山地表*、草木灰、河泥、塘泥等。
6、水肥管理
幼年樹每年施2次,分別在春梢、夏梢抽發(fā)前株施復(fù)合肥0.1~0.2kg,成年結(jié)果樹一般每年施3次,第一次在萌芽前施以氮為主的速效肥,株施尿素1.0 kg、硫酸鉀0.5 kg;第二次在果實開始迅速肥大時施入,施以鉀為主的速效肥,一般株施尿素0.5 kg、硫酸鉀1.5~2.0kg或草木灰5~7kg,第三次為采后肥,每株施高效含硫復(fù)合肥1.5~2kg或草木灰7kg。結(jié)果小年樹,第一次和第三次肥可以不施,第二次肥視結(jié)果量適當少施。施肥方法采用穴施或放射狀溝施,施后覆*。楊梅在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在每年夏季大概7~8月這段時間氣溫是比較高的,澆水也要適當增加,同時也要根據(jù)楊梅植株的具體情況補充。
7、修剪方法
楊梅的修剪時期有春季和秋季之分,以春季修剪為主。春季修剪在3月下旬- 5 月上旬進行。修剪原則是疏散和短截修剪相結(jié)合,并以疏散為主,特別是一些低產(chǎn)樹和樹勢過旺的樹。疏散修剪是從楊梅枝梢基部剪除,起到擴大樹冠、改善光照條件、促進內(nèi)膛結(jié)果的作用;而短截修剪則是剪除枝梢的一段,起到控制開花結(jié)果數(shù)量,并促進發(fā)枝,增強局部枝條生長勢的作用。修剪要注意每株樹的修剪量,每年不得超過整體的30%,以免削弱樹勢,影響產(chǎn)量。外圍結(jié)果枝的疏密修剪要予以重視。
8、病蟲害防治
楊梅樹的抗逆性比較強,相對于其他的果樹,病蟲害發(fā)生還是比較少。楊梅樹的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和干枯病,褐斑病以防為主,多施有機肥和改良通風透光;干枯病可以用波爾多液涂治,刮除病斑后涂2次即可。楊梅樹常見的蟲害有白蟻和長白蚧,這些蟲害通常是藏存在病枝、枯枝上的,最好是在冬季時將這些病枝、枯枝給集中清理。然后可以在12月中和2月這兩個時間段用石硫合劑噴施在楊梅樹冠和樹干上2次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關(guān)于楊梅種植與修剪介紹了,楊梅作為一種營養(yǎng)價值豐富的水果,食用后能促進消化、提高食欲,而且價格也不貴,因此深得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關(guān)于楊梅種植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