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竹蓀需要以下步驟:
選擇合適的場地,要求向陽、通風、土質(zhì)肥沃、排灌方便。整理場地,做畦床,畦床寬1m,高30cm,長度不定,畦距50cm,畦面鋪10cm以上的肥土。配制培養(yǎng)料,配方為玉米芯48%,玉米稈30%,雜木片20%,石膏粉1%,過磷酸鈣1%;或雜木片68%,黃豆稈30%,石膏粉1%,糖1%。選擇適宜的栽培季節(jié),一年可栽培兩次:春栽在5月初播種,8月可以采收;秋栽在9月播種,翌年夏季采收。播種,用層播法鋪料播種,先在床面鋪料5cm厚,用點播或撒播法播種,上面再鋪10cm厚培養(yǎng)料,稍加壓實后,再播一層菌種;上面再鋪5cm厚培養(yǎng)料,壓實后,蓋樹葉殘渣,即可覆土。畦床管理,包括發(fā)菌期、現(xiàn)蕾期和出菇期的管理。越冬管理,竹蓀播種一次可采收兩年以上,在北方,竹蓀越冬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種植竹蓀需要的條件包括:
溫度:竹蓀屬中溫型真菌,當氣溫穩(wěn)定7~30℃時就可以栽培。
濕度:保持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噴水保濕。
光照:種植大棚四周覆有塑料薄膜,頂部蓋有遮陽網(wǎng)及稻草被,適合竹蓀喜陰怕光的習性。
土壤:選擇肥沃、距水源近的田園,做高40厘米、寬1.2米的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