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田間種植管理技術要點
惠農網·農技學堂
7710人閱讀
山竹,又名莽吉柿、山竹子、倒捻子等,為藤黃科藤黃屬小喬木,是著名的熱帶水果之一,既可生食亦可制成果脯,具有很高的種植價值。目前主要是在臺灣、福建以及廣東等全年氣候相對溫和的地區(qū)種植。山竹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市場需求也較高,想要種植的農戶也多,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山竹的高產種植技術。
1、土壤
山竹種植的土壤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它對種植的土壤要求十分的嚴格。一般來說種植覆土壤要相對比較肥沃;其次就是種植地附近水資源要豐富并且水質無污染;還有就是種植地附近的交通條件、水電條件良好,地形相對平緩,最好是十五到二十度左右的緩坡;最后就是土壤為微酸性,一般pH值在五到六之間,含有豐富的有機質。
2、水分
在種植的過程中,要注意水分的供給。為了保證山竹的正常生長,在種植山竹的時候,我們要做好正確的澆水工作,同時要注意的就是水分不宜過多,嚴禁出現積水現象,否則山竹樹很容易發(fā)病。所以當雨季的時候,我們要及時的疏通水溝進行排水,這樣才能降低山竹的發(fā)病幾率。
3、光照
山竹對光照是非常敏感的,尤其是山竹幼苗。一般情況下山竹幼苗適合在弱光條件下生長,如果光照強度過大,很有可能傷及枝葉,影響山竹苗的生長。那么如果光照強度太大的話,我們就需要搭建遮陰棚,但還是要保持一定的透光度,不能采用全陰式遮陰棚。最后等到山竹慢慢生長之后,可以適當的增強光照強度,這樣更有利于山竹的生長。
4、密度
種植的密度它主要就是一個田間通透性的問題,如果種植過密,那么田間的透光和通風性就會變弱,這會導致田間出現閉悶的現象,這樣就很容易引發(fā)一些不必要的病蟲害,導致山竹減產。那么我們在栽種山竹的時候就要把握好山竹栽種的密度,一般要將行間距控制在六米左右、株間距控制在四米左右,每畝一般能栽種二十八株山竹。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土壤的肥沃程度、地形地勢等科學的調整種植的密度。
5、養(yǎng)分
養(yǎng)分的供給是山竹生長和高產的關鍵。一般在山竹栽種后的前兩年,這兩年的施肥種類以及施肥規(guī)律都是一致的,一年大約需要追肥三到四次左右。而等到第三年的時候,施肥的肥種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它需要根據山竹的不同生長期所需的不同養(yǎng)分需求來進行施肥,并且適量的增減肥料用量。
以上就是山竹的高產種植技術,山竹可以說是這兩年的一種網紅水果,在市場上十分受歡迎,而且山竹對種植的條件要求比較大。所以想要種植這山竹的朋友,一定要掌握好以上種植要點,達到高產的目的。
關于種植山竹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