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技術方案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8808人閱讀
馬鈴薯是一種很常見的蔬菜,農(nóng)民朋友幾乎家家會種植,不管是切片還是切絲炒著吃味道都是挺好的,所以很多人愛吃。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很容易得晚疫病,這也會影響到它的質量與產(chǎn)量,那么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馬鈴薯晚疫病的發(fā)病原因與防治方法吧!
一、馬鈴薯晚疫病的發(fā)病原因
1、種薯帶菌
馬鈴薯晚疫病病菌主要是以菌絲體的形式在薯塊內(nèi)越冬,其產(chǎn)生的孢子囊借助氣流進行傳播、侵染并蔓延擴大,形成了種薯的初侵染來源。帶菌種薯在播種之后會導致不發(fā)芽、發(fā)芽后死去或出土后形成中心病株等情況。
2、天氣影響
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的主要原因是天氣的影響,由于氣溫下降,但降雨量卻增加,導致田間處于一種低溫高濕的狀態(tài),而晚疫病病菌在這種環(huán)境下的活躍性非常強,從而感染到馬鈴薯,使馬鈴薯大面積的發(fā)病。
3、管理不當
是由于人工對田間管理的力度不到位,田間的通透性太差以及沒有及時的將水分排出田間,還有就是種植結構不合理、不合理輪作倒茬、除草不及時等都會造成馬鈴薯晚疫病的發(fā)生,最后就是施肥不合理也是產(chǎn)生晚疫病的一個原因。
4、只治不防
現(xiàn)在很多的種植戶,沒有預防意識,每次都是等到病發(fā)了才去想辦法防治,往往得不償失。
二、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根據(jù)不同區(qū)域特點選擇適合本區(qū)域的抗晚疫病品種。
(2)種薯選擇和處理
塊莖是傳播晚疫病菌的主要途徑,因此,要選擇種植脫毒馬鈴薯品種,最好選用當年調(diào)運的健康種薯種植。在種植前對種薯進行種子處理,增強抗性,可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或50%錳鋅·氟嗎啉可濕性粉劑50 g,加水2~3 kg,均勻噴灑在150 kg種薯塊上,或用相同藥劑加細土或細灰2~3 kg混合均勻后拌在150 kg種薯塊上,拌種后的薯塊用塑料布覆蓋12~24 h后再播種。
(3)田間管理
選擇干燥沙性強、地勢高燥、排灌方便的地塊種植馬鈴薯。輪作重病田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 結合中耕培土,阻止病菌侵入塊莖,降低薯塊發(fā)病率。栽種的時候注意栽種的密度,擴大行距,縮小株距。然后就是時不時的給馬鈴薯松土,增強通透性,還有就是及時的將水分排出田間,保持田間合適的濕度,最后就是合理配施氮、磷肥,增施鉀肥,以增強植株抗病性。
2、化學防治
(1)預防
在馬鈴薯幼苗期和地下塊莖膨大期,必須每10—15天葉面噴灑一次1500倍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水溶液,或1000倍25%嘧菌酯懸浮劑水溶液,或700倍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水溶液,或800倍50%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水溶液進行預防,連續(xù)噴灑2—3次。
(2)防治
發(fā)現(xiàn)發(fā)病中心后,立即拔除中心病株就地深埋,或噴1%硫酸銅或45%代森銨(施納寧)殺死中心病株。同時進行全田噴藥防治,如果田間噴藥及時,也可收到良好效果。發(fā)病普遍時,可采用2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霉靈錳鋅500~600倍液、40%乙磷鋁300倍液、波爾多液1∶1∶200倍液、80%代森錳鋅干懸浮劑(必得利)800倍液,用藥液量900 kg/hm2,間隔7~10天噴藥1次,共噴2~3次。為減緩抗藥性的產(chǎn)生,應注意輪換用藥,噴藥后4小時遇雨應及時補噴。
晚疫病是馬鈴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需要得到及時的防治,上文小編給大家分析了得這種病的原因,也分享了一些防治方法,希望能夠幫助種馬鈴薯的朋友哈!
關于馬鈴薯晚疫病原因與防治方法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