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樹的種植方法和注意要點
惠農網·農技學堂
16710人閱讀
板栗也是我國傳統(tǒng)栽培樹種之一,食用、藥用價值極其豐富,還有“鐵桿莊稼”之稱。下面是專家們結合多年果樹生產實踐經驗,總結出了板栗幼樹早期高產栽培技術。
1 砧木培養(yǎng)
園地宜選擇土壤pH值6.5~7.0、排水良好的地塊,3月上旬栽植,株行距2m×2m,植穴長、寬、深各1m,選用2年生一級實生苗,栽后澆水定干,干高 50cm。
1.1 葉面噴肥及防治病蟲害
展葉后噴灑0.4%尿素+0.3%磷酸氫鉀,每10~15d噴1次,連噴3~4次。當大灰象甲發(fā)生時,在樹干周圍放0.5%敵百蟲毒餌,除治率可達100%,6月下旬紅蜘蛛發(fā)生期噴2000倍阿維菌素液。
1.2 剪枝追肥
選留3個方位角度好的主枝,其余枝條摘心。于7月上中旬每株施三元復合肥0.1kg,距樹干25cm處,挖2個各20cm的穴施入。
2 栽后第2年管理
2.1 冬剪施肥
每株留3個主枝,不留中心干。主枝超過50cm的,在50cm處短截,疏除多余枝。3月上旬~4月上旬,每株施三元復合肥0.11kg。
2.2 夏剪追肥
5月上旬開始,每個主枝選2個角度好的側枝,其余的摘心。7月上旬,每株施三元復合肥0.1kg,從展葉后每隔15天噴施0.4%尿素 +0.3%磷酸二氫鉀,全年共噴4~5次。
3 嫁接及嫁接后管理
3.1 嫁接
嫁接時間在萌芽前至發(fā)芽初期完成,接穗最好隨采隨嫁接,也可年前采集后蠟封保存,待春季使用。采用帶木質部嵌芽接法,此法不受砧木和接穗離皮與否的影響,且嫁接后結合牢固,利于成活。
3.2 嫁接后管理
嫁接成活后,每周除1次萌蘗,同時把栗花、栗蓬全摘掉,利于集中營養(yǎng)供成活后新枝的生長。當新梢生長到20cm時將其綁縛在支柱上,確保嫁接成活率和保存率。
4 幼樹早期高產技術
4.1 拉枝3月下旬~4月上旬,待樹液流動枝條變軟時進行,樹形為自然開心形。不留中主干,把 1m 以上的長枝條拉成 70°~80°,避免重疊枝、交叉枝出現(xiàn),疏除多余枝,拉枝后一律不短截,全年不解拉繩,以擴大樹冠,緩和樹勢,促進結果,提高產量。
4.2 刻芽抹芽疏雄促雌花形成 在發(fā)芽前進行刻芽,即在被拉枝條背上每隔 25~30cm 處飽滿芽的上方,用鋼鋸在芽前1cm 處鋸韌皮部,截斷上運養(yǎng)分,促生壯枝,當年即可結果。抹芽在芽體膨大后,無論芽被刻與否,每隔 25~30cm 必須保留1個壯芽,抹掉全部弱芽,使養(yǎng)分集中到飽滿芽上,形成壯枝結果。而疏雄時間在5月上中旬、當雄花長到 2cm 時噴 600~700 倍疏雄醇,也可在雄花長到 8~10cm 時進行人工疏除,應疏掉雄花的 70%~80%。為了促進雌花形成,每株需施三元復合肥0.15kg,在距樹干40cm處挖坑施入,并根據(jù)土壤墑情合理澆水。
4.3 夏剪與疏果6月中下旬開始,在樹冠內部位好的結果枝組要保留,對無蓬的留 20cm短截。要及時疏除冠內的徒長枝、競爭枝、交叉枝。7 月上旬,每個結果枝保留 4 個蓬,多余蓬苞疏掉,實踐證明,要使密植幼樹持續(xù)增產,必須加強樹下肥水管理,實施輪替更新控冠修剪,對有空間的地方繼續(xù)拉枝處理,提高土壤和光照的最大利用率。對樹冠外圍的延長枝,以當年母枝輪替更新修剪或 2~3 年枝組回縮控冠,來保持密植園的高產穩(wěn)產年限。
以上就是板栗幼樹的栽培技術,歡迎大家來惠農網學習,文章轉自頭條號青錢柳,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關注。關于板栗種植,你還想了解哪方面?快快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