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的主要癥狀和防控要點
惠農網·農技學堂
7053人閱讀
一般來說,賣相好不好決定著很多水果品種的銷售,如果賣相大打折扣,很多消費者第一眼就會選擇放棄。今天咱們要來講的是如何提高梨果實外觀品質。下面是相關專家總結了梨園肥水、花果、整形修剪、病害防治及采收多個生產環(huán)節(jié)中提高梨果實外觀品質的管理技術要點。
1 肥水管理
合理的肥水供應是保證生產果實大和果形端正的優(yōu)質果品的基礎。梨樹施肥一般以基肥、追肥為主,同時結合葉面噴肥,以便達到樹體生長及結果的營養(yǎng)需求。管理要點總結如下。
(1) 秋施基肥
基肥多采用條溝深施,以有機肥為主,可伴施少量氮肥,磷肥最好結合基肥施入,在距離主干 60 厘米左右進行機械開溝深施,這樣除能為樹體提供營養(yǎng)外還能斷根促發(fā)新根。從效果來看,施肥時期仍以梨果采后施肥為好,施肥后應及時灌水,有利于根系對養(yǎng)分的吸收利用。
(2) 追肥
一般梨樹每年追肥3次,第1次在萌芽至開花前,以氮肥為主; 第 2 次在疏果到套袋前,氮、磷、鉀肥配合; 第3次于收獲前1個月施入,氮、鉀肥配合。每次追肥后一定要灌水,以利于根系吸收。追肥的次數和數量要結合基肥用量、樹勢、花量、果實負載情況綜合考慮,如基肥充足、樹勢強壯,追肥次數和用量均可相應減少。
(3) 葉面肥的施用
在葉片生長 25 天以后至采收前,結合防治病蟲,可摻入尿素、硼砂、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進行噴施,能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也可減少畸形果的數量。
2 花果管理
合理的負載量、適宜的枝果比,可以提高果實的單果重和果實整齊度。另外,套袋技術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梨果外觀品質,增加果面的光潔度,果點變小,同時還能有效減少果面的農藥殘留和病蟲害的發(fā)生。其技術要點如下。
(1) 疏花疏果
疏花序時按照“留壯去弱,留好疏壞”的原則,2個花序間距 10 厘米左右,疏花時結合花柄長度采用 “留長去短”原則,選留 2 ~ 3 朵邊花。疏果時應以產定果,對病果、畸形果、梢頭果等及時疏除,每個果臺選留 1 ~2個果。
(2) 果實套袋
選用優(yōu)質梨果專用紙袋,在花后10天開始套袋,套袋過早易傷幼果,持續(xù)時間也不宜過長,最好 15 天內完成套袋。套袋之前必須使用殺蟲殺菌劑,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對于容易著色的梨品種,應在采收前 30 天左右摘袋,配合轉果、摘葉、鋪反光膜來增加紅色梨果的外觀色澤。需要上色的品種,摘袋應選擇陰天或光照較弱的天氣,先將果袋下口撕開,1 ~2 天后再一次性去除果袋。
3 整形修剪
梨園常用樹形有細長紡錘形和圓柱形 (密植園),修剪包括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最終整形修剪目的都是要使樹體通風透光,樹體營養(yǎng)分布均衡,枝條錯落有序,保證一定的枝果比、葉果比,這有利于幼果期果實生長及成熟著色期糖類物質的積累和轉化。
4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發(fā)生嚴重影響了梨果的外觀品質,嚴重的可導致果品失去商品價值,因此我們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關鍵技術措施如下。
(1) 農業(yè)防治
加強栽培管理,同時果園衛(wèi)生必須保持好,及時處理病果和病枝; 利用套袋技術來防止病蟲侵害和藥害的發(fā)生。
(2) 物理防治
梨園生產中可利用瓦棱紙吸蟲帶、涂樹干、黃色粘蟲板、糖醋液、頻振式殺蟲燈等技術措施進行捕蟲殺蟲。利用物理防治的方法不僅可以殺死害蟲還可以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降低了果面藥害病斑的發(fā)生機率。
(3) 生物防治
利用害蟲天敵來對害蟲進行有效控制,也可以使用性引誘劑對成蟲進行誘殺。
(4) 化學防治
在休眠期全園噴施5波美度石硫合劑,清除病枝、病葉。刮除感染梨枝干輪紋病的枝干病斑,并用石硫合劑原液涂抹枝干。對于殺蟲劑應該更替使用,以防止抗藥性的產生,施藥量也應遵循說明書規(guī)定劑量,不可盲目加大施藥量,以免發(fā)生藥害。
5 果實采收、包裝、貯存
果實采收、包裝、運輸過程中一定輕拿、輕放,防止果面碰傷,貯存的環(huán)境要求衛(wèi)生,溫度在0 ~4℃最佳,對于病果、爛果應及時清除,不能與優(yōu)質果碼放到一起,防止病菌的傳播。
以上就是梨果品質提高的關鍵技術要點,對這方面有需求的果農朋友可以多來看看,希望能夠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