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的栽培技術
惠農網(wǎng)·農技學堂
23173人閱讀
最近有獼猴桃種植戶會問到:獼猴桃果實變小,變扁是咋回事?造成獼猴桃果實變扁變小的原因有很多種,每種的解決方法都有所區(qū)別。下面具體看看。
一、果實變扁變小的原因
1. 果實授粉受精不良
獼猴桃為雌雄異株植物,為自花不育品種,若授粉雄株配置不合理或沒有進行人工授粉等措施,則會受精不良,果實內形成的種子數(shù)量少,分布不均勻,不能產生足夠的內源激素,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形成扁果或小果。
2. 負載量過大
由于冬季冷量充足,萌芽率達 60%以上。萌芽率高,樹勢強健,果樹花芽分化良好,若疏花疏果不及時到位,負載量過大,則會過多消耗樹體貯藏的養(yǎng)分。而春季葉片、新梢與果實生長的第一高峰在同一時期,此期主要利用樹體內貯藏的養(yǎng)分,若養(yǎng)分供應不足,就會出現(xiàn)新梢、葉片與幼果爭奪養(yǎng)分的矛盾,影響幼果細胞分裂,減少幼果細胞數(shù)量,從而導致果形變扁、果個變小。
3. 肥水管理差
獼猴桃對肥水條件要求較高,適宜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通透性好、有機質含量高、灌溉條件好的立地條件。地質較差、土壤瘠薄、有機肥和復合肥施用量不足,甚至秋季不施基肥,施基肥后、花前、花后和果實膨大期灌水不及時或不澆水等,很難滿足獼猴桃果實正常生長發(fā)育,導致樹體生長弱、果形變扁、果個變小。
4. 整形修剪方法不當
獼猴桃整形要按單主蔓雙臂整形、長枝修剪。若按多主蔓留枝密度過大,枝葉生長消耗大量養(yǎng)分,不及時注意更新,就會導致樹勢衰弱,不利于幼果生長,使小果增加,扁果率提高。
5. 病蟲害防治不及時、不到位
花腐病、褐斑病、黑霉病、桑白蚧、椿象等防治不及時,會危害枝干、葉片、果實,影響樹體營養(yǎng)制造、分配、運輸、吸收和果實正常發(fā)育,導致果變扁、變小。
二、解決果實變扁、變小的措施
1. 人工輔助授粉
①收集雄花粉:在雄花開放后及時采集花朵放在室內陰干后采花粉,用手動噴霧器 (10千克水對花粉1克)噴霧,或用手工制作的噴粉器對準雌花噴粉。
②花朵點授:采摘當天開放的雄花朵,用手對準雌花點授,每朵雄花可點授5~10朵雌花,在盛花期可重復進行。
③放蜂:在盛花期每0.1~0.2公頃放蜜蜂1箱或壁蜂400~600頭。
④噴硼、噴蜂蜜或白砂糖:噴硼能刺激花粉管生長,提高授粉效果,噴蜂蜜和糖能吸引蜜蜂采花,可有效提高授粉受精效果,使果實種子的數(shù)量增加,果個增大,減少扁果或小果。
2. 疏花疏果
在果枝上現(xiàn)蕾后及時疏去側蕾或過多的小花蕾,減少養(yǎng)分消耗。花落瓣后10天開始疏果,首先疏去授粉受精不良的畸形果、扁平果、傷果、小果、病蟲果,保留果形端正、果柄粗壯、發(fā)育良好的正常果。根據(jù)結果枝的強弱調整果實數(shù)量,生長健壯的長果枝留4~5個果,中庸的結果枝留2~3個果,短果枝留1個果;同時注意控制全樹的留果量,成齡園每平方米架面留果 40~50 個果,株行距 3 米×4 米,每株控制在400~500個果,每667平方米產量控制在2000千克左右,如掛果過量可多次疏果,先疏去短小果枝的果子及扁果、小果等,在果實套袋前,再認真疏1次果。
3. 減少果柄傷害
在對果實套袋時,要特別注意不能弄傷果柄,正確掌握套袋時間,不宜過早,最好在7月上旬再套。套袋后扎口要松緊適宜,既不能過緊傷及果柄,又不能過松上下滑動磨傷果柄,對架面上隨風擺動的結果枝要及時均勻地綁緊在鐵絲上,以減少對果柄的傷害。
4. 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
為了改善果園土壤狀況,全園實行生草制或種植綠肥,及時用秸稈、綠肥地面覆蓋,培肥土壤。追肥應及時、分期施入。萌芽前 (3月底到4月初) 追施促條肥(碳酸氫銨加過磷酸鈣2∶1),每667平方米施100千克左右。果實細胞分裂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追施壯果肥,氮、磷、鉀配方肥料0.5∶1∶1,每667平方米施100千克左右。在8月中下旬追施優(yōu)果肥,二銨、氯化鉀、油渣按 1∶1∶1 配合,每 667 平方米施100千克,促使枝條木質成熟,花芽發(fā)育充實、飽滿。6月后噴施葉面肥(氨基酸、硒土微肥、沼液、富硒營養(yǎng)液等)4~5次。早秋每667平方米施入農家肥3000~5000 千克、碳酸氫銨 50 千克,拌勻后挖環(huán)狀溝施入。每次施肥后及時灌水,使果園土壤濕度保持在 60%~80%,低于60%時要及時澆水,特別是在前期幼果細胞分裂及膨大期不能缺水,果實成熟后期要注意控水,雨季要注意排水。
5. 科學整形修剪
獼猴桃整形通常采用單主干雙臂整形,采用長枝修剪,順行向呈羽狀排列,枝間距保持20厘米左右。冬季修剪主要是選配適宜的結果母枝,同時對衰弱的結果母枝進行更新復壯。夏季修剪主要是及時抹除主干上剛發(fā)出位置不合理或過密的芽,并對未結果的且下年不能利用的發(fā)育枝、細弱枝及病蟲枝及時疏除,使疏枝后8~9月的果園地面以花影斑為最好。一般生長強旺的枝條到當年生長后期會出現(xiàn)枝條變細,枝蔓相互纏繞,樹冠密閉,需要分批次及時摘心、剪梢控制。摘心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剪梢一般應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進行,剪除頂端開始彎曲的或已經(jīng)相互纏繞的新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葉片光合效能,促使芽眼發(fā)育和枝條木質成熟,枝條長度應保持在15~18芽節(jié)。
6. 加強病蟲害防治
為害獼猴桃的主要病蟲有褐斑病、黑霉病、潰瘍病、介殼蟲、金龜子、椿象等,這些病蟲都不同程度為害葉片,造成樹勢衰弱,影響果實的正常生長,應以農業(yè)、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發(fā)芽前噴布3~5波美度石硫合劑,消滅各種越冬病菌和害蟲。5月上旬噴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敵殺死2000倍液防治褐斑病、黑霉病、椿象、金龜子等。7~8月主要抓好褐斑病、黑霉病、紅蜘蛛、金龜子的防治,每隔 10~15 天噴 1 次2.5%綠色功夫 2500 倍液加 20%掃螨凈 1000 倍液加 5%菌毒清或 70%甲基托布津噴霧防治。9 月開始防治潰瘍病,選用600倍4%農抗120或5%菌毒清500倍液結合葉面肥全面噴施,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確保果實的正常生長發(fā)育。
希望以上這些內容能夠對有這方面疑問的獼猴桃種植戶有所幫助,也歡迎還有更好辦法的果農分享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