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無花果不結果是怎么回事?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8695人閱讀
無花果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及種植管理技術有哪些?在種植無花果時,主要的管理工作有品種選擇、種植條件、田間管理等等,接下來小編就來具體說說無花果栽培技術,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1 建園與定植
1.1 無花果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1.1.1 溫度
喜溫暖,耐高溫,成年樹可耐溫度為零下16度,而馬斯義陶芬、綠抗一號等品種抗寒性較差,零下8度即會受凍。
1.1.2 水分
抗旱、抗?jié)承阅芰?,但嚴重的澇漬或空氣濕度過大可能導致裂果和爛果,因此建立豐收園應盡量做到旱能澆、澇能排,以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1.1.3 土壤
沙土、壤土乃至各種黏重泥土都可以種植,最適宜的土壤為土層深厚的中性或偏堿性的砂壤鈣質(zhì)土。
1.2 園址選擇
因為無花果柔軟多汁,耐貯性較差,不便運輸,因此園址要選交通便捷、離城市或加工廠較近的地方,以便加工銷售。
1.3 品種選擇
1.3.1 品種類型:鮮食品種、加工品種、園林綠化品種和兼用品種。
1.3.2 鮮食品種:川崎、日本紫果、紫光等。
1.3.3 川崎品質(zhì)優(yōu),產(chǎn)量高,而布蘭瑞克抗性最強,鮮食加工兼用。
1.3.4 馬斯義陶芬果個大,但風味一般,易裂果,多雨地區(qū)不宜栽培。
1.4 定植
1.3.1 通常用1年生截干苗,秋植或春植均可,栽培密度為行距2-3m,株距1-2m,每畝地種植111-333株。
1.3.2 Y形整枝法進行栽培,行距通常為2m,穴距4m,每穴2 株,每畝地種植170株
1.3.3 栽種無花果前,穴施土雜肥20kg、磷肥2kg,栽后用土將苗木地上部分培土封嚴,防寒保墑,待春季發(fā)芽前,再扒去以利發(fā)芽。
2 土肥水管理
2.1 土壤管理
2.1.1 土壤改良
2.1.1.1 泥土深翻
對山丘和黏土區(qū)的無花果園,應在初果幼齡期,深翻2-3次,深度為40-50cm。
2.1.1.2 中耕除草
依據(jù)泥土類型,加強中耕松土,并進行除草。
2.1.2 行間管理
2.1.2.1 采取行間生草或間作物與覆草相聯(lián)結的土壤管理,抑制返鹽,降低泥土含鹽量,改良泥土結構,培肥地力。
2.1.2.2 采取覆草和種草相聯(lián)結的泥土管理制度,可改良墑情,維持水分,避免雨季水土流失。
2.1.2.3 在幼樹和初果期,行間可間作豆科作物和蔬菜類作物。
2.1.2.4 密植果園,應實行精耕栽培。
2.2 施肥
2.2.1 基肥
施基肥時間:11月中旬-12月上旬。
成年樹施肥量:每畝地補氮100-120kg、磷80-100kg、鉀80-100kg。
施肥方法:在行間或株間,開出寬30cm、深30-50cm的施肥溝,施入基肥。
2.2.2 追肥
每年應追施5-6次,以氮肥為主,每畝地施用量200-300kg;
果實成熟期的8-10月,以復合肥為主追肥2-3 次,每畝地施用250-300kg。
噴施0.3%-0.5%磷酸二氫鉀或氮鉀為主的復合肥,可以增大果實,減少果實開裂。
2.3 灌水和排水
2.3.1 灌水
無花果主要的需水期在越冬前、發(fā)芽期和果實生長發(fā)育期的7-9月;
夏季高溫季節(jié)蒸發(fā)水分多,可加大澆水量;
灌水的方法:采取傳統(tǒng)的溝灌、穴灌,也可以采用噴灌和滴灌。
2.3.2 排水
在多雨季節(jié)或低洼地帶,及時排除積水或作高壟。
3 防寒越冬
3.1 園址盡量選南坡,避開峽谷口和山間低谷地。
3.2 選擇抗寒性強的品種,如布蘭瑞克、川崎等。
3.3 加強管理,加強樹體抵抗能力。
3.4 越冬前澆越冬水,可有效避免枝條抽干。
3.4 枝干用作物秸稈包裹后再用塑料薄膜包裹,既防凍,又可維持樹體水分。
4 病蟲害防治
1.3.1 病害少,常見蟲害有桑天牛、鳥害、蟲卵。
1.3.2 人工捕捉桑天牛、人工驅(qū)趕鳥類、藥物滅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