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立枯病防治措施
惠農網·農技學堂
3857人閱讀
目前正是棉花播種育苗的關鍵時期,一般在五月中下旬進行幼苗移栽工作,下面小編就來說說棉花播種和苗期栽培管理技術,以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一、營養(yǎng)缽制備
1、選苗床備缽土
選擇避風向陽、地勢高亢、排水方便、無枯黃萎病便于就近移栽的場地作苗床,3月中旬作廂。缽土以油砂質肥土為宜,年前未施底肥的苗床地,可于做缽播種前7~10天追施缽土重0.2%~0.4%的三要素復合肥,播前切忌用尿素以防燒苗。
2、精細制缽
做缽前一天潑足水分,使缽土含水量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80%以上。做缽時在床面上撒一薄層灶灰,邊做缽邊擺缽,苗床四周開溝濾水。以中缽為好,缽高7~9厘米,缽徑5~6厘米。
二、品種選擇
選用優(yōu)質高產中熟抗蟲雜交棉品種或常規(guī)抗蟲棉品種,集中棉區(qū)土壤多屬油沙土、砂壤土,肥力投入水平較高,應選用株型偏高大、單株生產力高的中熟優(yōu)質雜交棉品種。
三、播種育苗
1、適時播種
選擇晴好天氣播種,播種時先用300~400倍多菌靈藥液將缽體澆透,待水滲出再在每個缽眼內放1~2粒種子,干籽落缽。播種后及時蓋土,蓋土厚度1.5厘米左右,做到缽間不見縫,缽口不外露,四周不見缽。蓋土后張弓覆膜。
2、培育壯苗
一般播后5~7天出苗,當出苗率達到八、九成,子葉平展后,晴天可在10時以后于床兩端揭膜散濕降溫。當日最高氣溫在24℃以上時,中午應揭膜降溫防灼苗。
棉苗在子葉至真葉期時,揭開苗床兩頭薄膜通風散濕。對苗勢較旺的苗床要搶晴天曬床2~3天,晝揭夜蓋,以曬床至表土發(fā)白,苗莖1/3變紅為宜。此后,晴天塑膜晝揭(可開兩頭)夜蓋,遇低溫寒潮,應全天覆膜防凍害死苗,做到苗不移栽,膜不離床。結合晴天揭膜,噴施防立枯病、炭疽病等疫病的農藥。
在棉苗出真葉前后或移栽前10天左右搬缽,大小苗分類擺放,邊搬缽邊于缽間、缽面及苗床四周回填細土。視缽土墑情及時補充水分,也可用濃度很稀的人糞尿噴施,防肥水短缺弱苗,切忌濃度過高。
四、大田移栽
棉花幼苗要及時搶墑移栽。雜交棉密度一般以每畝1500~1800株左右為宜,行距90~110厘米、株距35~40厘米。
棉花苗齡長、氣溫較高時可采用免耕板土搶墑移栽,用打孔器打洞放苗,畝穴施復合肥5kg,板土移栽時特別要確保移栽質量,澆足安缽水以縮短移栽后的緩苗期。棉苗較小、土壤濕度大、勞力充裕時搶墑翻耕,精細整地,施足底肥,開溝移栽,澆足定根水,保證移栽質量。要求栽深不栽淺,根系入土深度不淺于 7 厘米,成活率 95%以上。
五、栽后管理
1、中耕除草:棉田中耕做到田平、土松、草凈。中耕深度應掌握“先淺后深、株旁淺、行間深”的原則。肥力較好的棉田以中耕促苗為主;肥力差的棉田,中耕與施肥相結合。
2、防澇抗旱:棉花苗期多雨,要做好清溝排漬工作,降低地下水位。遇到干旱要及時澆灌,并做好松土保墑。
3、巧施提苗肥:提苗肥要掌握輕施和少量多次原則,一類棉田不施或少施,二三類棉田適當多施。既要防止氮素過多引起旺長,又要防止缺肥形成弱苗。
4、苗期防治病蟲:在多雨高濕度條件下,要以病蟲害防治為重點保證全苗,以排水降漬澇為重點培育壯苗。苗期主要防治棉蚜、棉紅蜘蛛和盲蝽象等。針對害蟲發(fā)生特點及時選用藥種,噴藥保苗。
棉花播種和苗期栽培管理很重要,是日后豐產增收的關鍵。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農技知識請關注惠農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