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麥怎么種植?需要注意哪些種植事項?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3894人閱讀
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tǒng)稱,也是常用的主食之一,可以制作為面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富含豐富的營養(yǎng)。今天惠農(nóng)網(wǎng)小編就來說說如何高產(chǎn)種植小苗。
【小麥高產(chǎn)種植技術(shù)】
1、選用優(yōu)良品種
選擇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抗逆力強的冬小麥,比如說濟麥22、泰農(nóng)18、聊麥18等,在選擇時,因地制宜。
2、施足底肥
在增施有機肥的前提下,要做到穩(wěn)、增、補、微,也就是穩(wěn)定氮肥量,增施磷肥、補充鉀肥、微量有機肥。一般來說,一畝地施肥有機肥的量在1000-2000kg,配方肥40kg左右;硫酸鋅1kg,在整地前要均勻撒施,及時深翻入土。
3、精細整地
整地質(zhì)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播種質(zhì)量,因此在耕地時,可以采用旋耕或免耕機播種的地塊,對于三年以上的土地一定要深翻一次,深度大約在25cm左右;對于秸稈直接還田的秸稈要細碎,清除過長的破碎秸稈,1畝秸稈還田2畝,整地時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層深淺一致,表土細碎,達到上虛下實,無明暗坷垃,地面平整,無根茬的標準。
4、種子處理
在播種之前,一定要對種子進行拌種,可以選用質(zhì)量較高的的種衣劑或用單劑拌種,單劑防治病害可用烯唑醇、多福酮或多菌靈按種子量的0.2%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可用3911或辛硫磷按種子量的1.5%拌種。
5、適期播種
適宜播期在10月5-13日,播深為4-5厘米,晚播地塊適當增加播種量,小麥平均行距22.5厘米。播種后用石磙壓實保墑,以利于小麥出苗。秸稈還田地塊增加1.5公斤播種量。
6、冬前和春季水肥
冬前水肥是保證小麥順利越冬,早春防凍、防旱的重要措施。冬前土壤相對含水量大于65%時,可免澆防凍水,在小于65%時,要澆好封凍水,澆后及時劃鋤松土,防止地面龜裂,透風傷根,造成死苗。 冬后追肥,地力差的
地塊應施兩次肥料,第一次在小麥返青期,可選擇總含量≥40%(35-0-5)的配方肥或追施尿素,每畝20—25公斤;孕穗時追施第二次孕穗肥,可施用7-8公斤尿素;中高產(chǎn)田應將追肥時間后移到拔節(jié)期一次施用,可選擇總含
量≥40%(35-0-5)的配方肥或尿素,每畝20-25公斤。及時澆好起身水、拔節(jié)水和灌漿水。
7、化學除草和麥田化控
拔節(jié)前,小麥耐藥性最強,可用麥草凈等對路藥劑噴霧,進行化學除草;為防止小麥徒長和后期倒伏,可用多效唑等化控劑進行化控。以上藥劑注意溫度過低時禁用,以免影響效果,拔節(jié)期后停用,避免產(chǎn)生藥害,影響小麥結(jié)實。
8、根外追肥
小麥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越來越差,可在開花期及時進行葉面施肥,促進植株健壯,增強葉部光和能力,提高小麥抗病、抗干熱風能力,可選用磷酸二氫鉀、硫酸鋅葉面噴施,隔7天再噴一次。
【小麥需肥特性】
1、氮是細胞原生質(zhì)、葉綠素等的組成成分,充足的氮素可以促進根、莖、葉的生長,增加葉面積和有機物的積累。在幼穗雌雄蕊分化時施氮,可以減少不孕小花而增加粒數(shù)。
2、磷是細胞核的重要成分,并參與細胞的合成反應和糖、氮的正常代謝。小麥對磷反應敏感,缺磷會抑制根系發(fā)育,分蘗減少,葉色暗綠發(fā)紫,成熟延遲,最后使粒重下降,品質(zhì)不良。
3、鉀能提高光合效率,促進對氮和磷的吸收,提高體內(nèi)纖維素、木質(zhì)素含量,使莖稈堅韌抗倒。保證鉀肥供應,還能提高葉水勢、葉片持水力,顯著地增強抗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