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當陽市雙蓮雞規(guī)?;B(yǎng)技術
惠農網·農技學堂
5270人閱讀
散養(yǎng)雞良種雞為養(yǎng)殖基礎,是將圈養(yǎng)棲息和戶外散養(yǎng)相結合的模式,充分發(fā)揮戶外的優(yōu)勢,從而增加雞群的免疫力,提高雞場的經濟效益。
一、養(yǎng)殖準備
1、雞苗選擇
優(yōu)質雞苗是進行散養(yǎng)養(yǎng)殖的基礎,首先,要注意對雞苗品質的選擇。根據養(yǎng)殖特點,選擇那些免疫力強、適應良好、采食能力強,肉質鮮美、口感良好、存在潛在市場價值的品質雞為優(yōu)。當下,市面上存在的易于散養(yǎng)的雞種包括:蘆花雞、三黃雞、九斤黃雞等等。其次,要注意對雞苗的選擇。在正規(guī)的雞苗供應廠購買雞苗,不可隨意購買。在優(yōu)質雞苗的外形判斷上,要求個頭均勻、毛色一致、叫聲有力、頭大腳粗、生性活潑、掙扎有力、羽毛整潔、眼凸有神。
2、雞舍建設
雞舍構建的目的在于為雞遮風避雨、供雞休息,可選在空曠背風無積水處。雞舍選址應該建在遠離村落、陽關及水源充足、雜草叢生的地域,房屋可用改造過的舊屋,地勢要求平坦,屋子通風良好。一般來說,雞舍建設要根據飼養(yǎng)規(guī)模確定,按8只雞/m2。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房間內增加3~4層隔離網,相互間隔在65cm左右。每層網上都要放置飲水和飲食設備,網眼適中,主要用于漏糞。雞舍還要配備2~3個取暖設備,并設有排氣設施。在雞舍的門前要用化纖網圍出一定的區(qū)域用來放養(yǎng)山地雞,同時,要對區(qū)域內雜草進行清除,對毒樹、毒草等進行鏟除,選擇雞群比較喜歡采食的植物,比如:草類的蒲公英、鵝觀草、稗等等;樹類的桑樹、葡萄等等。
也可以直接在雞舍內做上發(fā)酵床,發(fā)酵床的制作方法:以50平方為例:制作實例:50平方為例
首先要先把菌種培育成菌液,菌種10瓶、水100公斤、5公斤紅糖密封發(fā)酵5-7天,酸聞到香酸味表明發(fā)酵成功。
1、準備好原料:益富源發(fā)酵床菌液100公斤,90~95%的惰性物質(鋸木,稻殼,花生殼,粉碎秸稈、玉米芯等之類的不容易腐爛的物質),5~10%的營養(yǎng)物質(麥麩,稻糠,玉米粉之類的有營養(yǎng)的物質),水若干(剛開始先少放些,濕度不夠再加,做到40~50%的濕度就行)。每平方加1公斤黃土(每10平方加1-2公鹽)。
2、把益富源發(fā)酵床菌液一半均勻混合到準備的水中,另一半菌液和5~10%的營養(yǎng)物質(麥麩或者稻糠玉米粉等)混合到一起,濕度拌到50%左右。
3、把惰性物質(鋸木之類的)和營養(yǎng)物質(麥麩之類的--和菌液攪拌過的)混合到一起,一邊混合一邊噴灑稀釋過的益富源發(fā)酵床菌液。拌勻的墊料的濕度一般為50%左右(檢驗標準:用手握下墊料,手縫有水滴,但不會滴下來)。
4、我們把步驟三中的墊料堆放到一起,再用塑料薄膜封閉起來發(fā)酵,外界溫度20攝氏度以上,發(fā)酵2~3天即可,低于20攝氏度,則要發(fā)酵3~5天。一般堆溫控制在30~50℃就表明發(fā)酵成功。
5、最后一步把發(fā)酵好的墊料與黃土混合均勻入圈
注:50平方的發(fā)酵床養(yǎng)雞墊料共3.5噸左右,可鋪35公分厚;墊料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即可,最好選用耐腐爛性比較強的物質,這樣相對來說,用得時間較長(用一種墊料容易板結,需要經常去翻的,這樣無形中會增加工作量);以上配方中,雖然使用到了不同的原料配比,但在實際操作中,不一定非要把各種原料混合均勻再輔到欄中,而是可以分開輔放的,例如,最底層可以用未粉碎的稻谷殼、未粉碎的花生殼、未粉碎的棉籽殼、粗棉桿等比較不容易分解的東西,或者說底層可以用一些比較粗大粉碎的東西,但是上層至少20厘米,一定要用經過粉碎過后的鋸末(混合或單一原料都可以),否則會感覺到刺皮膚和不舒服。
3、飼料準備
(1)精飼料準備:根據雞齡實際情況,分階段準備飼料。同時,飼料的購買要選擇品質優(yōu)、信譽好的廠家。
(2)放養(yǎng)飼料準備:為了保證雞肉的鮮美可以用昆蟲來代替蛋白飼料的喂養(yǎng)。辦法是在雞群活動的區(qū)域通過養(yǎng)殖昆蟲的方式來喂雞,一方面降低喂養(yǎng)成本,另一方面提高雞及相關產品的品質。放養(yǎng)的昆蟲可包括蚯蚓、黃粉蟲等等。另外,也可以通過加工成蟲粉的方式來喂養(yǎng),這樣能夠減少寄生蟲對雞群的危害。
(3)常規(guī)飼料準備:日糧中要保證10%左右的五谷雜糧,15%左右的青綠飼料。
二、飼養(yǎng)管理
1、雛雞育雛室建設:
場內育雛室是在雞舍內改建,場外育雛室可利用空置的房子進行改建。育雛室一定要有保溫和通風設備,以保證室內空氣的流通和溫度的穩(wěn)定。
溫度控制:第1周雛雞飼養(yǎng)的溫度在35℃左右,從第2周期開始每周降低3℃左右,直到第5、6周的時間開始脫溫;在濕度的控制上,保持在70%左右,不易高也不易低。
光照控制:第1周保證20小時光照,第2周保證20小時光照,第3周為自然光照。光照對于雛雞的生長代謝非常重要,一定要控制好。
開食:要給予與室溫相同的飲水,在飲水中可加適量的益富源動物食用菌液,調節(jié)腸胃、提高免疫力,促進其新陳代謝。當全部雛雞飲水3~6小時之后,可進行雛雞的第1次喂料也就是“開食”。開食可選用碎米、碎玉米、碎小麥等,要求食料顆粒適中,便于啄食。在喂料前,先進行蒸煮,大約8成熟時開始喂養(yǎng)。前3天采用塑料袋包裹投食,之后慢慢改用桶裝喂食。4天后,改用4~5次/天,仔雞飼料喂養(yǎng),同時,適量添加一些嫩草和青菜葉。
三、成年雞管理
1、成年雞的放養(yǎng)
雛雞在生長40天之后,體質開始增強,外在適應能力也相應的增強了,這個時候可以選擇放養(yǎng)在雞舍外。如果是在散養(yǎng)區(qū)之外培育的雛雞,可選在晚上將雛雞搬運到散養(yǎng)區(qū),目的減少對雞群的驚擾,引起不必要的應急反應。
當雞群被搬運到散養(yǎng)區(qū)之后,首先進行3天左右的室內飼養(yǎng),便于雞群適應周邊環(huán)境。之后開始進行脫溫散養(yǎng),這期間每天都要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守護和訓練,逐漸將舍內的捅了轉移到戶外,使雞群形成在戶外覓食的習慣。形成戶外覓食習慣之后,除非刮風下雨,都要安排雞群在戶外覓食。一般來說,早上要以戶外放養(yǎng)覓食為主,可給雞群喂食少量的飼料。
可根據放養(yǎng)地天然飼料的充裕情況,安排喂或者是不喂。晚上則要將雞群趕到雞舍內進行飼料的補喂,嚴禁雞群在外過夜,避免疫病的發(fā)生。同時,一定要注意,在刮風下雨天不要放養(yǎng)雞群,并儲備足夠的糧食以供這些時日的使用。此外,還可以根據放養(yǎng)區(qū)的實地情況,搭建供雞群休息、避雨、防暑的場所。并嚴禁外人或者是家禽接觸雞群,嚴禁有害動物的侵入,避免疫病的傳染。
2、放養(yǎng)期飼料
散養(yǎng)雞的飼料要以全價的配合飼料為主,配合小麥、玉米、高粱等谷物以及青飼料、蟲飼料等等。這樣既能降低養(yǎng)殖成本,同時也保證了雞的生長發(fā)育,改善了肉和蛋的品質。在夏天,可多添加青綠飼料,便于雞群防暑。在飼料里加入益富源動物食用菌液以1:200-300比例。對于產蛋雞,要多喂豆餅、貝殼粉、魚骨粉等蛋白和礦物質飼料,并保證每天充足的飲水。另一方面,在飼料中,還可添加一定量的中草藥,提高雞的成活率和飼料的轉化率;也可喂添一定的砂礫,促進雞的消化和吸收。有條件的還可以建沙浴池,便于雞群啄食沙礫,也便于防治體外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