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火麻仁種植技術(shù)及價格行情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xué)堂
7031人閱讀
黃連是常用的名貴藥材,能夠瀉火解毒、清熱燥濕的功效。黃連栽培地區(qū)主要是我國的西南、中南和華東。從2016年起黃連價格一路攀升,因而黃連具有良好的種植前景。下面介紹一下中藥材黃連栽培技術(shù)。
1.生物學(xué)特性
黃連性喜冷涼陰濕。耐肥力很強,酸性至微酸性土生長良好。黃連為陰地植物有強大的葉面積群,可利用林間間隙照射的陽光。黃連為高30cm左右的多年生常綠草本。根莖向上多分枝,形如雞爪節(jié)多而密,生有極多須根,皮黃褐色斷面黃色,味極苦。根莖上有呈叢生狀的,葉柄長;花期3~4月果期5~7月。種子底胚后熟類型,瞢莢果,果皮綠色后變紫綠色,成熟時頂端孔裂。種子多數(shù)為綠黃色至米黃色,貯藏后變黃褐色。
2.選地整地
土壤上層以富含腐殖質(zhì)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下層以保水保肥力較強的粘壤最適宜;選早晚有斜射光照、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坡度在20以內(nèi)、富含85%腐殖質(zhì)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種植。
選好地后收集樹枝雜草、秸稈等物鋪在地上點燃熏土可減少病蟲害及雜草、提高土壤肥力。熏后畝施腐熟廄肥3000~5000kg作基肥,深翻25cm整平耙細作成寬1~1.7m畦,畦向以東西為好,畦面略呈龜背形高畦。
林間種植應(yīng)選擇并調(diào)節(jié)遮蔭程度;如與玉米等套作應(yīng)調(diào)整套種作物的播種期,以保障遮蔭效果。缺少自然蔭蔽或自然蔭蔽度不足的地方均應(yīng)架設(shè)遮蔭棚以滿足黃連不同生長期對蔭蔽度的要求。
3.繁殖方法
(1)選種:
選種子以栽后4年所結(jié)的種子為佳。其次3年所結(jié)的種子稱當(dāng)年種子。5-7月種子成熟采收,采種后以1:5倍半濕砂混合儲藏,選擇陰涼較平坦的山坡用樹枝搭蔭棚,雨水能自然淋入棚內(nèi),挖20cm深地作窖將種子與濕沙在窖內(nèi)層積貯藏。經(jīng)早晚及秋季低溫胚逐漸發(fā)育形成。
(2)育苗:
9月下旬至12月上旬種子裂口后為最佳播種期,在作好的畦上撒播或條播,再用細碎的畜糞蓋種,厚約0.7cm以木板鎮(zhèn)壓,畦面覆蓋苔蘚、草等。翌年2~3月出苗及時揭去覆蓋物,加弓形薄膜罩防雨(晴天需揭掉)。長出第二片真葉時間苗,株行距2cm*5cm。育苗期必須培土壅根清除雜草。澆水時忌用皮管宜用噴霧器,有條件地區(qū)可用苔蘚鋪于畦邊或畦面利于保濕。夏天早晚噴灑冬天視情況噴灑。4、5、9、10、11月各施稀人糞尿一次以保壯苗。
(2)移栽:
播種后第三年移栽以4~6月進行為最好。在海拔較低的山區(qū)2~3月、9~10月也可進行。挖出小苗洗根部泥土,剪短須根當(dāng)日移栽。栽秧時用栽秧刀或一端削尖的小竹片,在栽秧位置下插1刀開一深孔,將幼苗垂直放入再在孔邊斜插1刀培土將苗壓緊,最后平土扶苗澆足水即成。栽苗要選壯苗,栽的深度以葉片1/2入土為度。株行距15cm*15cm或10cm*10cm。
4.田間管理
(1)補苗:
移栽后1個月補苗1次,翌春3~4月再普遍查補1次。
(2)追肥培土:
黃連有根莖向上生長的特性,追肥應(yīng)結(jié)合培土進行。移栽后2~3天施1次餅肥、化肥、糞水等混合肥稱“刀口肥”每畝1000~2000kg。以后每年春秋各施追肥1次。移栽2年以后每畝加施過磷酸鈣25kg。花期用3%過磷酸鈣溶液噴于葉面作根外追肥,每年花期前后噴2次。
(3)遮蔭:
黃連隨不同生長年限對蔭蔽度的要求注意遮蔭情況,苗的初期需較大的遮蔭度,隨著苗齡增長以散射光為好。隨時按情況需要進行補充遮蔭措施或減少遮蔭物。至5齡需亮棚(強疏林)增加光照使根莖生長充分。
5.病蟲害防治
1)白粉?。?
又名“冬瓜粉”,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子囊菌。為害黃連葉片,夏秋季發(fā)生,病葉最初見灰白色病斑,上有粉狀物后變成水漬狀暗褐色斑,嚴(yán)重時葉片凋枯。
防治方法:冬季清園將枯枝落葉集中燒毀;發(fā)病初期噴灑波美度0.2~0.3度石硫合劑,7~10天1次連續(xù)2~3次。
2)列當(dāng):
為寄生性種子植物。寄生于黃連根部,用吸盤吸取黃連植株的營養(yǎng),嚴(yán)重時使黃連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發(fā)現(xiàn)后及時連同被寄生植株一起挖掉燒毀。每年于7月上、中旬列當(dāng)種子未成熟前清除干凈。
3)基腐?。?
為害的根莖變褐腐爛,黃連葉柄部分或全部枯死,葉片變黃脫落。
防治方法:消毒土壤;移栽時用殺菌劑泡根10~15分鐘,發(fā)病前和發(fā)病期每半月噴生物殺菌劑一次。
6.采收加工
以移栽后五到六年采挖,其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都達到最佳效果。黃連的最適時收獲時期為歷年的十至十一月。選晴天挖連,使用兩齒鐵抓子把黃連植株抓扯出地面,抖掉基部泥土再用剪刀剪去葉柄、須根一起剪掉,只剩下根莖部分。其剪法為“一左二右,三梗子(細化)”。剪時注意切勿剪傷根莖以免影響產(chǎn)量。
黃連是大宗藥材品種,年需求量逐年上升,2017年統(tǒng)計為3000-3500噸。黃連生長期較長且產(chǎn)量低,栽培五年后畝產(chǎn)量為100—200㎏,這類藥材的價格走勢充滿誘惑性,在2000年出現(xiàn)過最高280元的價格,2005年出現(xiàn)過30元的最低價格,自2016年下本年以來,黃連行情進入上升通道,目前價格140元左右。因此黃連這類藥材種植風(fēng)險較大,種植戶需要謹(jǐn)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