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的八種缺素癥及防治方法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7601人閱讀
大棚栽培草莓授粉能力下降,原因是棚中空氣濕度重、昆蟲少,導致化藥和花粉發(fā)放困難。草莓授粉能力下降導致坐果率低、畸形果增加。那么該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草莓的坐果率呢?
1、放養(yǎng)蜜蜂。蜜蜂是最好的授粉助手,這項措施已被廣大草莓種植戶所應用。放養(yǎng)時一定要每只棚放一筒,因為各棚受膜隔離,蜜蜂無法進入別只棚內(nèi)。冬季溫度較低、濕度重,加上不習慣棚內(nèi)生活,蜜蜂死亡率較高,因此一定要加強對蜜蜂的培養(yǎng)管理。首先要引導蜜蜂盡快適應棚內(nèi)環(huán)境;其次要加喂糖漿和花粉,提高抗病能力;三是做好冬季夜間保溫工作,防止蜜蜂受凍;四是在進行草莓病蟲害防治時,做好蜜蜂的安全保護工作。
2、噴施赤霉素(920)。雖然噴赤霉素會抑制草莓花芽分化,但能促進花芽生長發(fā)育,并能拉長花莖,增強授粉受精能力,使得草莓結果整齊,成熟提早。所以,使用赤霉素一定要掌握適宜的時間、用量和溫度,否則會起反作用。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在20%植株現(xiàn)蕾時噴第一次,隔一周后噴第二次,使用濃度都在10毫克/千克左右,第一次略濃,第二次宜淡,即第一次稀釋1克加水100千克,第二次稀釋1克加水125千克,噴霧時把噴頭對準植株心葉,每株用液量5毫升。處理時溫度要求保持在20-30℃,低溫時效果較差。還要注意防燒苗,如噴后遇2-3個晴天,接著3-4個陰雨天,然后突然轉晴,再一個大通風就易傷苗。
3、控制溫、濕度。開花坐果期應經(jīng)常通風排濕、降溫。白天溫度一般保持在20-28℃,夜間保持在6-7℃,相對濕度控制在90%以下。采用無滴膜扣棚,防止水滴沖刷柱頭。
4、疏花疏果。疏除次花和畸形小果,可明顯降低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養(yǎng)分,提高單果重量或果實品質(zhì)。
5、減少用藥。采用無病毒苗、地膜覆蓋等農(nóng)業(yè)措施,盡量不用藥或減少用藥。病蟲嚴重時應在花前或花后用藥,開花期嚴禁噴藥,必要時將蜂箱搬出后用煙劑處理。
6、及時追肥。保護地草莓的追肥次數(shù)較露地要多,一般追肥7-10次。第一次追肥:在10月中旬頂花序現(xiàn)蕾后、覆蓋地膜前、葉色轉淡時進行以促進頂花序生長。及時追肥可以增加有效花蕾數(shù),提高坐果率。由于草莓根系淺,對肥料反應敏感,施肥要少量多次進行,施肥量不宜過大,施肥能夠疏松土壤,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生長,提高吸水吸肥能力。第一次畝施肥料5-6公斤,對花芽分化、生根壯根效果顯著。第二次追肥:在頂花序頂果達到拇指大小時(約11月上旬)進行,宜盡量避開頂花開花時追肥,畝施沖施肥或復合肥8-10公斤可促進花多果多,坐果膨果。第三次追肥:在頂果開始采收時進行,促成栽培一般在11月下旬進行,畝施大量元素水溶肥5-6公斤對提高口感、風味、品質(zhì)和增加重量、產(chǎn)量效果良好。第四次追肥:在頂花序采收盛期,約于12月中旬前后進行,畝施沖施肥或復合肥10-15公斤,此后各花序果開始采收時,都要酌情追肥。一般在新年前可15天左右追肥一次,新年后10天左右一次。
以上就是提高草莓坐果的方法,做好草莓花授粉工作,做好水肥管理、溫濕度控制、病蟲害防治等,才能提高草莓坐果率,促使生長出大果、優(yōu)質(zh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