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黑斑病及銹斑病的防治措施
惠農網(wǎng)·農技學堂
2811人閱讀
我國是水稻種植大國,且種植歷史十分悠久。隨著水稻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對病蟲害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在水稻種植中把握病蟲害的防治十分重要,下面就來談談對水稻病蟲害的有效預測方法及生物農藥的運用。
1 水稻病蟲害常見問題
近年來, 隨著農業(yè)科技的發(fā)展和進步, 農業(yè)生產態(tài)勢也越來越好, 但是受到環(huán)境、氣候的影響, 以水稻為代表的農作物仍舊面臨著一些病蟲害問題。我國水稻種類主要分為粳稻和秈稻兩種, 在東北黃淮流域的稻區(qū)以產粳稻為主, 而以四川、湖廣等城市為代表的長江流域稻區(qū)和華南稻區(qū)以生產秈稻為主。我國水稻產區(qū)分布不同, 環(huán)境氣候不同, 病蟲害種類也是各式各樣, 主要有稻瘟病、稻飛虱、水稻螟蟲、水稻紋枯病、條紋葉枯病等病蟲害問題。
2 水稻病蟲害預測
針對我國水稻常見病蟲害, 需采用合理科學的手段進行預測和防范, 以下是我國目前水稻病蟲害預測主要手段分析:
2.1 對稻瘟病的預測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病蟲害中常見的問題, 針對該種病癥, 通常情況下, 可以在水稻成長初期就選擇兩塊合適的稻田作為抽樣調查的對象, 并進行合理的區(qū)域劃分, 在不同的區(qū)域內選擇同意數(shù)量的水稻秧苗進行定時觀察, 一般以5d為一個檢測周期, 檢測結果進行詳細記錄, 直至水稻成穗之后, 在進行區(qū)域定量定期檢測, 此時檢測周期可縮短至3d。水稻稻瘟病分為水稻穗瘟病和水稻葉瘟病兩種, 對于穗瘟病的防治最佳時間段應該是在水稻破口到齊穗這段時間進進行藥物防治。而對于葉瘟病的防治, 最佳時段為秧苗有持續(xù)的病斑后, 水稻分蘗旺盛時期, 加緊防治, 總的來說, 水稻稻瘟病, 葉瘟應早抓, 穗瘟要狠抓。
2.2 對稻飛虱的預測
稻飛虱包括白背飛虱和褐飛虱兩種, 其飛行速度快, 為確保觀察和調查結果的準確性, 在系統(tǒng)調查階段同樣可以選擇兩塊實驗稻田進行設定和抽查, 觀察中可將采集盆放于水稻秧苗的根部, 從而可以在稻飛虱飛遠之前將其采集在采集盆中, 方便接下來觀察稻飛虱的數(shù)量和蟲齡。此外, 還有一種灰飛虱, 對該種稻飛虱的預測可以以7天一周期的頻率進行區(qū)域性觀測, 記錄和匯總蟲害測報結果, 為稻飛虱蟲害防治提供準確的參考數(shù)據(jù)和防治意見。
2.3 對水稻螟蟲的預測
水稻螟蟲也是水稻蟲害的一種, 該蟲害種類包括二化螟和三化螟, 由于水稻螟蟲生存能力較強, 且能夠伴隨不同的季節(jié)繼續(xù)生存, 所以為了更加準確的得出觀察和調查結果, 一般而言, 對該種蟲害的觀察和預測周期相對于稻飛虱的觀測周期也較長, 在對水稻螟蟲進行測報時最好在五月就著手進行, 同樣可選擇兩塊稻田, 分成五個區(qū)域定點, 并對每個區(qū)域的稻田根部進行定期觀測和翻找, 發(fā)現(xiàn)螟蟲后進行分類的登記, 登記過程中需明確螟蟲的數(shù)量和蟲害程度, 之后, 也就是在水稻收獲的前十五天, 再次進行調查, 結合之前的蟲害測報, 分析水稻的枯梢情況, 同時在水稻螟蟲死亡高峰期3天后按照每個區(qū)域中四到五平米的范圍進行抽樣調查, 總結成蟲高峰期和死亡期以及水稻的枯梢率。
2.4 對水稻紋枯病的預測
水稻紋枯病一般在分蘗期就有發(fā)病的現(xiàn)象, 因此, 對該種水稻病害的預測需要從分蘗時段就對水稻田進行調查和觀測, 五天一個周期, 采用平行跳躍的方式對水稻進行抽樣調查, 抽樣數(shù)量分成100叢一個區(qū)域, 對抽出的水稻稻秧進行仔細觀察, 總結病斑所在高度的情況, 確定病變時間段, 并在水稻擱田復水之后進行十天一周期的系統(tǒng)統(tǒng)計和調查, 直至乳熟期進行匯總統(tǒng)計為止, 全面準確的測出該病害現(xiàn)狀, 為后期的防治做準備。
2.5 對條紋葉枯病的預測
條紋枯葉病的預測宜在出葉后到移栽之前這段時期進行觀測和調查, 選擇兩塊用來預測的田地, 劃分出四個區(qū)域, 每一區(qū)域的水稻叢數(shù)需要相等, 但不宜過多, 每五天為一個檢測周期, 在水稻的秧田期、分蘗期、拔節(jié)期、成穗期分別對其進行調查和檢測, 在水稻齊穗之后再進行條紋葉枯病情況。
3 水稻病蟲害適期防治
首先, 針對水稻紋枯病, 其最佳防治時期應該在水稻的分蘗期間和灌漿期間, 若紋枯病變率達到或超過30%以上, 則需要對其進行生物農藥的防治, 用藥后以十到十五天為限對其進行再次或三次用藥, 用藥的次數(shù)以三到四次為佳, 這樣可以保證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對于稻瘟病的防治, 適宜在水稻秧苗前期實施, 葉瘟病適宜在秧田后期到分蘗盛期之間進行, 若葉面病斑不減或持續(xù)出現(xiàn), 則需要在一般的防治方法上添加急用藥。若水稻患上惡苗病, 需要在播種之前對水稻的種子進行相關藥物的處理, 若是條紋枯葉病, 則需將治療病蟲, 防止病害作為防治工作的重心, 對灰飛虱的防治應格外慎重。
其次, 對褐飛虱和白背飛虱的防治最佳時期是在2-3齡期時候, 通常白背飛虱發(fā)生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 而褐飛虱發(fā)生在8月下旬和九月中旬, 因此, 對于兩種稻飛虱的防治, 最好控制在2-3齡期期間。對于水稻螟蟲的防治需要分類分階段進行防治, 針對一代二化螟, 其最佳防治時間應該在螟蟲卵孵化高峰后的三天之內進行, 二代二化螟最佳防治時期是亂沖孵化高峰期之后的五天內進行, 由三化螟導致的枯心苗情況的防治需要在破口之前對其進行生物農藥的使用。
4 生物農藥的應用
生物農藥的應用是水稻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且適用率越來越高。比如對于二化螟的防治, 四月下旬可以使用蘇云金桿菌、吡蚜酮、甲維鹽、BL菌類等, 五月下旬到七月上旬使用銳勁特、吡蟲啉、井崗枯芽菌等藥劑防治稻飛虱和紋枯病, 八月下旬再使用蘇云金桿菌、吡蚜酮、甲維鹽、BL菌類等防治稻瘟病、稻飛虱和紋枯病等病蟲害。使用生物農藥過程中, 需積極推進專業(yè)防治, 堅持綠色防控、綜合治理的原則, 科學使用生物農藥, 兼顧水稻生產和糧食的安全同時進行。
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能有效提高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因此做好對病蟲害的預測對防治工作意義重大。同時運用好生物農藥也能促進糧食生產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