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茄科蔬菜菌物病害的癥狀及病害防治方法
惠農網·農技學堂
3278人閱讀
冬季氣溫降低、天氣寒冷,溫差大、降雨量少且伴有霧霾天,這樣的天氣狀況蔬菜容易產生灰霉病、菌核病、綿疫病、霜霉病等等,影響蔬菜的產量和質量,降低農民的種植效益。下面將秋冬期間蔬菜主要病害的發(fā)生特點與防控措施簡述如下,供各種植戶參考。
一、灰霉病
發(fā)生特點:
灰霉病是蔬菜特別是大棚栽培中發(fā)生較為普遍、危害比較嚴重的病害,特別是對茄子、番茄、辣椒、黃瓜、菜豆等危害最為嚴重。一般以盛花期前后發(fā)病較重。該病為低溫型病害,在10℃~15℃、多雨天、濕度大的條件下發(fā)病快且嚴重。
防控措施:
做好清溝瀝水、通風排濕、清除病株殘葉等農業(yè)措施外,要及時采取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250倍、40%懸浮劑800倍、42.8%露娜森2000倍、50%速克靈1500倍等噴霧,隔7~10天一次連治2~3次效果較好。同時注意上述藥劑交替輪換使用,從而避免或延緩抗藥性的產生,提高對灰霉病的綜合防治效果。
二、菌核病
發(fā)生特點:
病菌主要以菌核遺留在土壤中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或越夏。溫度在20℃左右,相對濕度在85%以上有利于病菌發(fā)育。10~12月為其秋冬發(fā)病高峰。該病的發(fā)生與栽培制度關系密切,連年栽培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蔬菜地容易加重發(fā)病。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植株枝葉徒長造成田間通風不良,往往加重發(fā)病。
防控措施:
加強田間管理,若大棚栽培要控制棚內溫濕度及時放風排濕,尤其要防止夜間棚內濕度迅速升高;二是合理控制澆水和施肥量,一般上午澆水并及時開棚降濕;三是在寒流侵襲前要及時加蓋小棚,以防植株受凍誘發(fā)病害;四是清潔田園,發(fā)現病株及時拔除,并帶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燒毀;五是藥劑防治可選用40%菌核凈WP、80%代森錳鋅WP 、50%異菌脲SC、43%戊唑醇SC、2%寧南霉素AS、45%咪鮮胺EC或70%甲基托布津WP等,每7~10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三、綿疫病
發(fā)生特點:
綿疫病除危害茄子外還危害黃瓜、冬瓜及豆科蔬菜。危害茄子以結果盛期較為嚴重,主要危害果實,發(fā)病初期果面呈水浸狀圓形病斑,擴大后病斑變成黃褐色,病部稍凹陷,果實腐爛變黑,病果易脫落。
防控措施:
結果期間若遇連陰雨,應作為茄子綿疫病的防治重點時期。藥劑可選擇60%錳鋅·氟嗎啉、23.4%雙炔酰菌胺、72%錳鋅·霜尿、64%殺毒礬、68.7%易保、50%烯酰嗎啉與58%甲霜·錳鋅、25%甲霜靈等。
四、霜霉病
發(fā)生特點:
該病是危害黃瓜最主要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表現為葉片初呈水漬狀淺綠色斑點,干燥高溫下病斑迅速枯黃。其發(fā)病需要低溫高濕的環(huán)境條件,而棚室設施在秋冬交替期間往往會滿足這一條件,因此需要重視。
防控措施:
要抓好黃瓜坐果盛期的防控工作。藥劑與防治綿疫病藥劑相同。
冬季天氣寒冷種植戶也不要忘記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只要平時勤加管理就能高產穩(wěn)產,提高種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