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紫斑病用什么藥防治好?
惠農網(wǎng)·農技學堂
36222人閱讀
大蔥種植過程中有哪些常見病蟲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大蔥最常見的十四種病蟲害,先從大蔥病害講起,到大蔥蟲害問題的防治,如果您有需要,可以閱讀查詢!
一、蔥病害
1.蔥銹病
癥狀
主要危害蔥葉。
初期,葉片上出現(xiàn)零星的小泡點,后發(fā)展呈圓形、橢圓形或梭形小斑,病斑表皮開裂后,散出橙黃色或紫褐色的粉末。
嚴重時,蔥葉上布滿病斑破裂后留下的疤痕,易枯死和腐爛。
防治
發(fā)病初期及時噴灑三唑酮、烯唑醇等,每10天噴一次藥,連續(xù)2~3次。
2.霜霉病
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梗。
葉片染病,初在葉片上產生黃白色或乳黃色的病斑,呈紡錘形或橢圓形。發(fā)病部位以上葉片下垂干枯。
假莖早期發(fā)病后,其上部生長不平衡,致使植株向被害一側彎曲。晚期發(fā)病,病部易開裂,影響種子成熟。
花梗發(fā)病時,初期出現(xiàn)橢圓形病斑,較大,乳黃色,后期變?yōu)榈S色或暗紫色。
濕度大時,病斑表面遍生灰白色絨霉。該病斑上生出雜菌后,有時還形成黑絨狀霉層。
防治
藥劑選擇:霜霉威鹽酸鹽、百菌清、代森錳鋅、烯酰?錳鋅、霜脲?錳鋅、三乙膦酸鋁等,每5~7天噴一次藥,連續(xù)3~4次。
3.紫斑病
癥狀
主要危害葉和花梗。
發(fā)病初期,呈水漬狀白色點斑,病斑迅速擴大呈紡錘形凹陷斑,先為淡褐色,隨后變?yōu)楹稚燎嘧仙?,周圍有黃色暈圈。
此后,有的逐漸褪色病形成同心輪紋,濕度大時斑面上產生黑褐色煤粉狀霉。
如果病斑圍繞葉或花梗擴大,可使之從病斑處折斷。
防治
藥劑選擇:百菌清、噁霜?錳鋅、甲霜?錳鋅、咪鮮胺、苯醚甲環(huán)唑等,每7~10天噴一次藥,連續(xù)3~4次。
4.黑斑病
癥狀
主要危害葉和花莖。
病斑初為黃白色,長圓形,后迅速向上、下擴展,顏色變?yōu)楹诤稚?,邊緣具黃色暈圈,病斑上略具輪紋,后期病斑上長出濃密的黑短絨層,病情嚴重時葉片變黃枯死。
防治
藥劑選擇:異菌脲、噁霜?錳鋅、百菌清等,每10天噴一次藥,連續(xù)2~3次。
5.灰霉病
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初期,產生白色斑點,斑點梭形至長橢圓形,病斑多時匯集成斑塊,使半葉或全葉卷曲、枯焦。
潮濕時,枯葉上生大量灰色的霉層,多由葉尖向下發(fā)展,逐漸連成片,使蔥葉卷曲枯死。
防治
藥劑選擇:腐霉利、異菌脲、噁霜?錳鋅、百菌清、嘧霉胺等,每10天一次,連續(xù)2~3次。
6.黑霉病
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梗。
葉片染病,出現(xiàn)褪綠長圓斑,初黃白色,迅速向上下擴展,變?yōu)楹诤稚?。邊緣具黃色暈圈,病情擴展,斑與斑連片后仍能保持橢圓形,病斑上略現(xiàn)輪紋,層次分明。
后期病斑上,密生黑短絨層,發(fā)病嚴重的葉片變黃枯死或莖部折斷。
防治
藥劑選擇:丙森鋅、克菌丹、唑菌胺酯、異菌脲、腈菌唑等,每隔5~7天噴1次。
7.軟腐病
癥狀
鱗莖膨大期發(fā)病,在1~2片外葉的下部產生半透明灰白色病斑,葉鞘基部軟化腐爛,外葉倒折,病斑向下擴展。
假莖部發(fā)病初期呈水漬狀,后內部開始腐爛,散發(fā)出惡臭。
防治
藥劑選擇:琥膠肥酸銅、氫氧化銅、農用鏈霉素等,每7~10天一次,連續(xù)2~3次。
8.白腐病
癥狀
發(fā)病初期,外葉葉尖呈條狀,或葉尖向下逐漸變黃,后擴展到葉鞘及內葉,植株生長衰弱,嚴重時整株變黃、枯死。
拔出病株可見鱗莖表皮呈水漬狀病斑,莖基部變軟,鱗莖變黑腐爛。
防治
藥劑選擇: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異菌脲等。
9.疫病
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
病斑擴展到葉片一半時,呈濕腐狀,并導致蔥葉下垂。受害部位黃化干枯,只殘留兩層膜狀表皮。重病田枯死部位常達蔥管長的一半,甚至2/3。
莖部受害后,根盤處呈水漬狀淺褐色至暗綠色腐爛。
根部受害,根毛少,變褐腐爛。
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稀疏霉層。
防治
藥劑選擇:甲霜錳鋅、霜霉威鹽酸鹽、烯酰?丙森鋅、吡唑醚菌酯等,每7~10天噴一次藥,連續(xù)2~3次。
10.小菌核病
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梗。
發(fā)病初期,先是葉片或花梗尖端變色,逐漸向下擴展,引起蔥株局部或全部枯死,僅留新葉。
剝開病葉,可見白色棉絮狀氣生菌絲,病部表皮下散生黃褐色或黑色小菌核。
防治
藥劑選擇:硫磺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異菌脲等,每7~10天一次,連續(xù)2~3次。
11.病毒病
癥狀
病株新葉嫩薄,葉色變淺,新葉上出現(xiàn)淡黃色斑,葉面凹凸不平,葉尖黃化,葉面上黃綠色斑駁或黃色長條狀病斑,呈螺旋狀扭曲,葉片下垂變黃,有的葉片向一側扭曲,植株萎縮。
防治
藥劑選擇:鹽酸嗎啉胍(鈍化病毒)+吡蚜酮(殺滅傳毒害蟲)+菇類多糖(提高抵抗力)。具有類似功能的其他配方也可以。
二、蟲害
1.潛葉蠅
危害特點
被危害的植株表現(xiàn)為:幼蟲鉆蛀于蔥心葉和葉鞘上蛀食葉肉和表皮,并形成灰白色不規(guī)則蜿蜒潛道,幼蟲在潛道中鉆行于蔥葉各處,危害葉脈,嚴重時會導致大蔥地上部干枯死亡。
形態(tài)特點
幼蟲淡黃色,細長圓筒形,尾端背面有后氣門突1對;本壁半透明,綠色,內臟從外面隱約可見。
防治措施
發(fā)現(xiàn)受害葉片隨時摘除,集中掩埋。收獲完畢,田間植株殘體和雜草及時徹底清除。
當幼蟲開始為害時,及時用阿維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等進行防治。
2.蔥薊馬
危害特點
成蟲、若蟲以挫吸式口器為害寄主植物的心葉、嫩芽,使寄主葉片形成許多長形黃白或灰白斑紋,葉片扭曲畸形。
要危害葉片,吸食葉肉形成白點,嚴重時因失綠整片葉呈灰白色。
形態(tài)特點
蔥薊馬成蟲體長1.2~1.4毫米,淡褐色,觸角7節(jié)。翅狹長,翅脈稀少,后翅的邊緣有很多細長的纓毛。
腹部9節(jié),沿背、腹兩側有許多黑色短毛,腹部最末一節(jié)有數(shù)根較長的黑色刺毛。
雄蟲產卵管鋸形且較長。雄蟲無翅。卵腎形,長0.29毫米,乳白色。
后期卵圓形,黃白色,可見紅色眼點。有光澤。
若蟲共4齡,全體淡黃色,觸角6節(jié),第四節(jié)具微毛3排,復眼晴赤色。胸、腹各節(jié)有微細刻點,點上生有粗毛。
防治措施
(1)農業(yè)防治
清除田間雜草和殘株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蟲。
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植株健壯生長。
(2)藥劑防治
選用螺蟲乙酯、烯啶蟲胺、氟啶蟲胺、仲丁威等噴霧。
3.蔥蠅
(蔥蛆、蒜蛆)
危害特點
主要以幼蟲危害為主,幼蟲從苗期開始為害,蛀蝕鱗莖,引起腐爛。并導致地上部葉片枯黃乃至枯萎死亡。
形態(tài)特征
幼蟲蛆狀,成熟幼蟲體長9~l0毫米,乳白色。腹部尾節(jié)有7對突起,均不分叉,第1對高于第2對,第6對顯著大于第5對。
防治措施
初孵幼蟲及成蟲可用氟蟲腈、阿維菌素、滅蠅胺、高效氯氰菊酯等噴霧。
關于大蔥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今天說到這,有需要的菜農朋友可以繼續(xù)關注惠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