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tài)果園綠色生產方式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
惠農網·農技學堂
6105人閱讀
記得在小時候,吃的瓜果很清香、爽甜,而現(xiàn)在,那種味道卻再也沒有了。社會越來越發(fā)達,瓜果卻變了味,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農村生活過或在農村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都有同感!總覺得現(xiàn)在賣的瓜果沒有以前的清香、爽甜!
憑心而論,不是人們“忘了本”,不是人們嘴刁了,也不是農民的種植技術不到家;而是種植戶們片面追求高產、早熟,實行溫棚反季生產,以此來提高經濟效益。有心違背了植物最基本的季節(ji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產量是提高了,經濟效益也提升了,而味道同樣也就有了些偏差!
而影響瓜果品質和口感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1)品種特性
現(xiàn)代的科研人員,采用各種高科技手段來培育良種,改良雜交本土品種。使得原先一些好的深受大家喜愛的好品種,因有些先天不足的原因,慢慢地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而有些品種多多少少又都帶有一些“洋血統(tǒng)”。在片面追求個大、高產、高效益的驅使下,品種是越來越多,洋的,土的,讓人有些分不清了。
(2)栽培方式的改變
現(xiàn)代各種種植新技術的推廣和普及。種植技術水平越來越高。溫棚反季技術栽培,一年四季瓜果不斷季。日常瓜果品類也紛雜繁多,進口的,國產的;酸的、甜的,各種口味充斥市場,人們的選擇越來越多,口味也越來越復雜;徹底改變了民眾以往比較單一的味口,總覺得吃什么都缺少那么一點點!
(3)銷售方式的改變
農民種出來的瓜果,以前都是熟一批,采摘一批,先熟的先賣,后熟的后賣;讓其自然熟透,就近銷售,新鮮的很。沒有人為的干預。
而現(xiàn)在農民生產出來的瓜果,大都是商販上門收購。只要七八熟,就一次性全部采摘下來,不管是大的小的、老的嫩的,一股腦兒全部裝車運走;拉到幾百幾千公里外的城市去賣。太熟的不宜存放太久,只有快熟的才耐運輸,耐貯運。而我們買到的大多數(shù)都是沒有完全熟透的瓜果,口感和甜度自然就比天然成熟的要稍差一點點!
品種的改良、種植季節(jié)的反轉、銷售模式的改變,采摘時間的提前,等等因素!才引起了我們的感官和味覺功能的不一反應。吃起來味道就沒有以前的香甜!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想吃,就將就將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