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魚養(yǎng)殖技術及注意事項
惠農網·農技學堂
27224人閱讀
甲魚的繁殖是人工養(yǎng)殖最重要的一環(huán),也是決定養(yǎng)殖效益的關鍵。因此養(yǎng)殖戶要做好甲魚交配、繁殖和孵化工作。
1.親鱉選擇
親鱉的選擇是搞好甲魚的人工繁殖的重要一環(huán)。選用長江流域野生的中華鱉,不用雜交甲魚或近親繁殖的后代,親鱉年齡在5~7冬齡或以上,體重在2kg以上。選擇鱉種的時候要仔細觀察外形、皮膚損傷等,有外傷或內傷的均不能選為親鱉。
(1)看體表應選擇無傷無病、外形正常無異、皮膚光亮、背面體色為墨綠色的親鱉。
(2)看活動狀態(tài)應選擇活潑健壯、厚實、兩眼有神、頸伸縮自如、行動敏捷的親鱉。
(3)探查食道用高精度金屬探察儀探察食道部位是否有針鉤。
(4)檢查腹部用手撒摸親鱉的后腹部兩側是否浮腫。
(5)檢查甲板鑒頸縮入甲板內時,上下甲板緊縮的為正常甲魚。
(6)檢查頸部讓鑒咬住竹竿或小木棍,拉出鱉的頸后,觀察其頸部是否有出血點。
2.親鱉飼養(yǎng)管理
根據(jù)親簽性腺發(fā)育對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的要求,主要抓住以下環(huán)節(jié)。
(1)放養(yǎng)密度親鱉的放養(yǎng)密度通常根據(jù)其個體大小來決定。一般每2~3m2水面放養(yǎng)1只,但每畝水面最多不得超過400只。放養(yǎng)密度過大,則會導致養(yǎng)殖池的水質管理較難,影響鱉的正常的發(fā)情、交配。
(2)雌雄比例親鱉的雌雄搭配比例以(3~4):1為宜。雄性過多,會干擾雌性的發(fā)情和交配,導致雄性爭搶雌性的飼料,會影響雌甲魚的性腺發(fā)育和產卵。雄性之間也經常發(fā)生爭斗。
(3)飼喂水溫過低時鱉不攝食,進入越冬階段。當水溫在18℃以上時可開始投餌,此時鱉的攝食量較少。投餌可在晴天上午10點左右進行,先用新鮮優(yōu)質動物性餌料誘食,每隔3天投喂1次。
水溫上升至20℃以上時可正式投餌,每天1次。當水溫升28℃以上時鱉的生長速度加快,新陳代謝旺盛,所以每天投喂2次,分別在上午和下午各1次。投餌時要固定位置進行投料,每次都應該在固定的飼料臺上投料。夏季餌料臺上要遮陽以防止飼料變質。投喂的餌料要保證質量,應以蛋白質高的動物性餌料為主,餌料要求新鮮、不變質。飼料不足時,也可自制或購買配合飼料飼喂繁。每日投餌時要定量飼喂,一般為親鱉總體重的35%~40%。但應根據(jù)親鱉當天吃食情況及時調整投喂數(shù)量。
(4)水質管理親鱉池的水質應保持清新活爽。水色呈淡褐色或淡綠色,透明度為30~40cm。如水質過肥,水色濃透明度小,應及時換水。在親鱉交配時不要換水,以免換水導致交配不成功。平時換水時盡可能不要有流水聲。應在水中投放和種植一些水生生物,如螺螄、水花生等,既可降低水中的氨氮又可作為甲魚的輔助飼料。
(5)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應貫徹“四防”原則,即“防病、防逃、防敵害、防盜”。
3.繁殖
當水溫達20℃以上時達到性成熟年齡的簽開始發(fā)情、交配。此時雄性鱉約4齡,雌性鱉約5齡。親鱉的發(fā)情交配一般在晚上水中進行,所以不易觀察到。雄鱉發(fā)情時在淺水處追逐雌鱉。當發(fā)情到一定時間,雄鱉后裙邊稍作上下震動,雄鱉爬伏在雌鱉背上,用前肢抱持雌鱉前甲,尾部下垂,其泄殖孔內的陰莖伸出,與雌甲魚的泄殖孔交接,陰莖將精液射入雌甲魚生殖管道內。整個交配過程需3~5分鐘然后潛入水中。雌雄親鱉交配后體內受精。雄鱉的精子通過雌雄交配進入雌性輸卵管中,能保持存活并具有受精能力的時間竟達到半年以上,因此當年越冬前交配過的雌鱉,在單養(yǎng)的情況下到第2年生殖季節(jié)產出的卵子,仍可受精孵化。雌鱉在交配后經2周左右開始產卵,產卵的最適氣溫為25~30℃,每年的6~7月份為產卵高峰期。產卵通常在夜間進行,產卵時先用后肢挖土掘穴,然后將尾巴伸入洞內卵產在其中。待一窩卵產完后雌甲魚本能地用后肢將兩側沙土覆蓋洞穴,抹平洞口并用身體壓實。雌鱉一年可產卵3~4次一般每次產卵5~40個,兩次產卵前后相隔2~3個星期。
4.孵化
正常的鱉卵呈乳白色,重為2.5~9g。
(1)自然孵化鱉的受精卵在潮濕的泥沙中孵化,在野外自然期化需60~80天。孵出的稚鱉經1~2天后臍帶脫落,由穴孔中爬出地面。稚鱉有趨水的習性,能主動尋找有水的地方,進入水中生活。
(2)人工孵化鱉卵人工孵化是提高孵化率和提高甲魚養(yǎng)殖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之一,有條件的甲魚養(yǎng)殖場和甲魚養(yǎng)殖專業(yè)戶,最好采用甲魚卵人工孵化的方法。
①采卵親鱉從5月份開始產卵,所以采卵工作也從5月份開始。每天早晨在產卵場根據(jù)雌鱉產卵留下的足跡仔細查找卵穴的,并在卵穴處做好標記,但不要急于采卵,應卵產出后過30小時方可采卵。每次采卵時還要仔細檢查產卵場之外的空地防親鱉到處挖穴而被遺漏。采卵可用采卵箱或臉盆等容器,亦可接用孵化箱采卵。采卵時在采卵容器內鋪上一層細沙或稻殼,將卵動物極朝上整齊地排放。同時要注意不要碰破卵殼。采完卵后應將卵穴重新平整但保持一定的傾斜度,然后灑一些水使沙土保持濕潤,以便下一撥產卵的親鱉尋找卵穴。
②受精卵的鑒別通過鱉卵的外部特征來判斷是否受精卵。肉眼觀察鱉卵,卵體積較大,卵的頂部有一個白點,白點周圍清晰光亮,隨著時間的推移白點逐漸擴大到卵中央部時,則可判斷其為受精卵。若卵的一端無白點或白點呈不規(guī)則不整齊的白點時,則判斷為未受精卵。因此通過觀察應及時剔除畸形卵、卵殼破裂的卵、有腥臭味的死卵和未受精卵,否則這些卵會發(fā)生腐敗,而影響受精卵的孵化。
③孵化甲魚卵人工孵化主要有孵化房孵化和室內孵化器孵化兩種形式。孵化房孵化時,先在地勢較高、向陽避風、排水條件好、離產卵場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造孵化房,面積一般為4~10m2。室內地面上鋪一層碎石或粗沙,在其上鋪30~50cm厚的細沙。孵化時將受精卵排放在沙面上,排成數(shù)層,層與層之間間隔2~3cm,在最上面的卵上鋪一層細沙。孵化房的溫度應控制在30℃左右,濕度控制在75%~85%。每天要定時開窗通風,濕度太大時還應開
動排風扇排出霧氣。室內孵化器孵化時可用孵化器進行孵化。采用過的孵化器有多種形式,如木箱、盆、罐等均可。孵化器的規(guī)格一般為60cm×30cm×30cm。孵化器底部要鉆若干個濾水孔。孵化時先在孵化器底部鋪細沙后,在其上排放鱉卵,最后再鋪一層細沙。接近孵化末期將孵化箱置于水池上方以便稚鱉的采集。
以上是甲魚的交配與繁殖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甲魚養(yǎng)殖內容請關注惠農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