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鴨鴨疫里默氏桿菌并發(fā)小鵝瘟病的診療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8612人閱讀
鴨大腸桿菌病是一種能引起鴨全身或局部感染的細菌性傳染病。從胚胎階段到成年鴨均可感染此病,其中雛鴨和中鴨發(fā)病率、死亡率較高。成年鴨和蛋鴨主要以生殖道感染、腹膜炎比較多見。鴨大腸桿菌病主要傳染途徑是經(jīng)種蛋、消化道和皮膚創(chuàng)傷傳播。
鴨大腸桿菌病主要侵害2~6周齡的雛鴨,發(fā)病急死亡快。特征是腹瀉和胸腔器官及氣囊表面濕性顆粒性或凝乳樣滲出物。
(一)臨診癥狀
患病小鴨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絕食;怕冷,常擠成一堆,不斷尖叫;下痢或水樣腹瀉,糞便呈綠黃色或灰白色;肛門周圍污穢,羽毛黏滿糞便;部分呼吸困難,最后窒息死亡。
(二)病理變化
(1)纖維素性肝周炎
肝臟腫大肝表面被一層不同厚度的纖維素性灰白色薄膜覆蓋,薄膜易剝離。肝充血且有壞死灶。
(2)纖維素性氣囊炎
表面氣囊膜增厚、混濁,表面附著纖維素性或黃白色干酪樣滲出物。除此之外,有的病例脾臟腫大、發(fā)黑且呈斑紋狀壞死灶,剖開腹腔時常有腐敗氣味。
(三)鑒別診斷
雛鴨或中鴨大腸桿菌病在臨診癥狀和病變上與鴨疫里默桿菌病相類似,應該加以區(qū)別。鴨大腸桿菌使心臟和肝臟表面覆蓋纖維素性薄膜,此薄膜是粗厚干燥的,而鴨疫里默桿菌所產(chǎn)生的纖維素性薄膜是比較薄且透明濕潤的。但在實際情況中,鴨大腸桿菌病與鴨
疫里默桿菌病并發(fā)或繼發(fā)感染相當普遍,往往較難區(qū)分。
(四)防治措施
1.預防
①主要是搞好飼料管理,因為環(huán)境不良易導致本病。
②藥物預防對雛鴨有一定效果。一般可在飲水中加慶大霉素或沙拉沙星,或者用微生態(tài)制劑拌料,7天為一療程。
③免疫接種:大腸桿菌疫苗是重要的防治手段。目前國內(nèi)已成功研制出禽大腸桿菌多價氫氧化鋁滅活苗、油乳劑滅活苗、蜂膠苗及大腸桿菌和鴨疫里默桿菌二聯(lián)苗,免疫有效期一般在3~6個月。養(yǎng)鴨戶可根據(jù)自己鴨場的具體情況選用。
由于致病性大腸桿菌血清型種類較多,倘若疫苗所含的血清型與當?shù)伉唸龅牧餍醒逍臀呛蟿t有效果,若不吻合則無效果。因此,同一種大腸桿菌菌苗在不同鴨場使用后,往往出現(xiàn)不同的免疫效果。有些鴨場為解決這一問題,常采用“自家菌苗”免疫的方法,即采集發(fā)病鴨群中死亡病鴨的內(nèi)臟制成“自家菌苗”,用于鴨群的免疫。雖有免疫成功的例子,但有的效果不理想或免疫失敗。這種不穩(wěn)定性的原因比較復雜,只有不斷研究和總結(jié),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才能解決問題。
2.治療
治療大腸桿菌病的藥物較多,多種抗菌藥物如慶大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多面環(huán)素及諾氟沙星、恩諾沙星等對大腸桿菌均敏感。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重復使用,致使大腸桿菌的耐藥性和抗藥性增強。因而,單獨使用這些藥物往往難以治愈,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①在治療之前最好從本場病死鴨中分離出菌株做藥敏試驗,然后用高度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同時用2~3種藥物配合使用,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②若無條件做藥敏試驗,可先選用本場較少使用的抗菌藥物,最好是幾種藥物交替使用,以防產(chǎn)生耐藥性菌株。首次用藥要加倍量,2次以后用藥可按說明書正常治療量投藥。投藥有多種途徑,除注射外,藥物拌料和飲水用藥要同時進行,效果更理想。
③為了有效地防治鴨大腸桿菌病及其與鴨疫里默桿菌病的混合感染,我國不少獸藥生產(chǎn)廠家已開發(fā)出多種新藥和組合配方,且已被批準在市場上銷售。
④中藥到很一比天下,培相味出
方法一:黃芩、地榆、牡丹皮、赤芍、當歸、木通、肉桂、甘草各30g,梔子、知母各20g,黃連10g研末拌料或煎水,供100只中鴨服用,一天一劑連用3天。
方法二:穿心蓮100g,黃芪、大青葉、野菊花各80g,白礬20g,研末拌料或煎水,供100只大鴨服用,一天一劑連用3天。
以上是鴨大腸桿菌病癥狀及防治措施,想了解更多養(yǎng)殖技術請關注惠農(nóng)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