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眼球白濁病防治技術(shù)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4395人閱讀
如今市場上飼料的質(zhì)量良莠不齊,甚至還有假的飼料,今天惠農(nóng)網(wǎng)小林就來教大家辨別真假飼料的方法,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一、飼料識別的基本方法:嗅、觸、視、查
嗅:不同的飼料原料含有不一樣的氣味,多是馥郁或清香。庶幾凡是含有惡心、刺鼻、甚至是有點發(fā)酸發(fā)臭的,大概就是摻雜著許多不好的原料。
觸:生物都有帶生物電,即靜電,人體亦然,所以雙手搓一搓或插入飼料攪動,再抽離抖動,如果有物質(zhì)難抖落,一般就是摻假嚴重。
視:①顏色有沒有相同。不同的飼料原料有不同的的顏色,一旦相同原料中有顏色不同和光澤度不同的飼料類型物就說明摻假;②顆粒有沒有齊整??葱∫恍┑脑现杏袥]有相對整齊的小顆?;蛴袥]有超細顆粒存在,并且有相對多的數(shù)量。如果有就破壞它再和原料做比較,真假一眼就能知道。
查: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味道,細細品查,有甘清墨恒斜的區(qū)別,再比如石粉等堿性較重的物質(zhì),一查便知。
二、關(guān)于日需飼料原料的鑒別方式
1、豆粕
商販大多愿意將價格較低的稻殼、米糠、麩片、磨細的黃土玉米面混合后在碾成小顆粒,摻雜顏料與飼料混合,更有甚者直接由黃土綜合制成,然后攪和在豆粕里,這會直接使豆粕粗蛋白含量降至30%以下。
鑒別:
①造假豆粕會讓豆粨原濃郁的香氣下降,且味道不會那么純正。
②豆粨在加熱前顏色比較淡,加熱后,呈現(xiàn)較為深度的顏色,不參加的豆粨顏色光澤都變化明顯:或?qū)⑵淠笏椋娑够撌菬o法搓成小粉狀的,如果被搓成細粉,明顯摻假。
③酸堿不一,或呈較重堿性,用滴碘的辦法可以鑒別。呈藍黑色即摻有其他物質(zhì)。④小取一部分用水泡至兩小時左右,若明顯分層,就是摻假。
2、棉粕
常見主要摻有紅土、膨潤土、褐色沸石粉或砂石粉的,也有用鈣粉、各色土、麩皮、米糠、稻殼經(jīng)加工制成“棉粕料”的。
識別:
棉粕因產(chǎn)地不定,工藝流程不定,則生產(chǎn)的棉粕顏色、質(zhì)量不盡相同,鑒別大致如豆粨類似,就不一一贅述了。
3、魚粉
羽毛粉、血粉、皮革粉、玉米蛋白粉、小麥次粉、魚油、骨粉、貝殼粉、尿素及銨鹽等,類別多,而魚粉帶有魚香,易混淆氣味,不易分辨
識別:
①氨味最好分辨,若有氨味直接就不要購買,再而魚粉多是魚香,魚腥味重則質(zhì)量差,味多則混入物較多。
②各種產(chǎn)地(秘魯、日本、俄羅斯、我國近海)和魚種(秘魯諾貝沙丁魚、日本沙丁魚、俄羅斯白魚、我國近海魚等)及加工工藝不同而好的魚粉成品大致相同,且不論顆粒大小應是一致的,還需看到大量疏松的魚肌纖維、少量的魚眼、魚刺、魚鱗。
③舌尖可以沾一點,好的魚粉有魚香味無怪味,含嘴中易化。
④常規(guī)水浸:取一小杯魚粉倒入水中,攪動后好的魚粉水清的快,渾濁物也較少。
⑤有條件可以帶試管加熱,氣味香醇的便是真魚粉。
4、骨粒粉
常摻有貝殼粉、沸石粉、細砂等。識別:骨粒的識別只要將大粒和細小粉狀物分開,再仔細觀察細小物就可看出。
識別:
①純正骨粉有特定的氣味,當這種氣味小或者沒有,即假的。
②純正骨粉顏色呈灰白色細小顆粒粉狀,純白色或較黑則是不純正的
③同上進行試管加熱骨粉會發(fā)蒸汽并有刺鼻燒毛發(fā)的氣味。
④取少量樣品放入稀鹽酸中,純骨粉會發(fā)出短時間的“沙沙”聲,顆粒表面不產(chǎn)生氣泡,最后全部溶解變渾濁,摻假骨粉則無此聲音現(xiàn)象。
5、麩皮
稻糠、花生糠、鋸末、滑石粉、鈣粉等。
識別:
拿手輕輕敲打裝有麩皮的包裝,如果有細小白色粉末彈出來,就證明摻有滑石粉或鈣粉;用手攪動麩皮,抽出,手上若沾有白色粉末,又易抖落的是殘余面粉,不易抖落的是滑石粉、鈣粉;用手抓起一把麩皮使勁擦,如果成團,則為純正麩皮,如果手有漲的感覺,就懷疑有稻殼、鋸末、花生糠。
6、氨基酸
(蛋氨酸和賴氨酸為主)淀粉、葡萄糖、石粉等??梢约賮y真。
識別:
蛋氨酸有甜味或白或呈淡黃色小結(jié)晶體,光澤明亮。有怪味,青澀感重的一般是假的,極有可能是石粉。
賴氨酸同上而光澤度低,有酸味,摻假后綜合酸味而使得酸味降低。可以采取溶解法來鑒別,取1g樣品溶于50ml蒸餾水中,如能全部溶解為真,如瓶底有少量不溶物或水中有懸濁物為假。
6、麩皮
常摻有稻糠、花生糠、鋸末、滑石粉、鈣粉等。
識別:
拿手輕輕敲打裝有麩皮的包裝,如果有細小白色粉末彈出來,就證明摻有滑石粉或鈣粉;用手插入麩皮中,再抽出,如果手上沾有白色粉末,容易抖落的是殘余面粉,不易抖落的是滑石粉、鈣粉;用手抓起一把麩皮使勁擦,如果成團,則為純正麩皮,如果手有漲的感覺,就懷疑有稻殼、鋸末、花生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