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銹病的危害癥狀和防治方法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7088人閱讀
營養(yǎng)缽育苗
設施栽培可適當提早播種,營養(yǎng)缽育苗,于3月上、中旬在大棚內(nèi)進行。秋季播種期以立秋為宜。營養(yǎng)缽育苗,用充分腐熟的廄肥6份,配山泥4份,或用廄肥4份、園土6份,充分混合均勻過篩后,裝入口徑6厘米、高度8厘米的營養(yǎng)缽中,并將營養(yǎng)缽整齊嚴密地擺放在整平的苗圃里。播種前將營養(yǎng)缽澆透水,待水滲下后,將處理過的種子播在營養(yǎng)缽中(每缽播種2粒),然后覆過篩營養(yǎng)土3厘米左右。育苗移植可抑制營養(yǎng)生長,促進生殖生長。早春育苗還可提早播種,提早收獲,并延長采收時間。
直播育苗
豇豆根系再生力弱,栽培上多采用直播。露地播種,當溫度回升到20℃以上時播種,以提高發(fā)芽率。播種前,將精選的種子用30℃左右的溫水浸泡1~2小時后,放在25~28℃的地方催芽,待芽露白時播種。也可直接播干種子。直播時,一般按株行距33厘米×66厘米穴播,播種深度4~6厘米,每畝約3000穴,每穴播3~4粒種子。種植密度應根據(jù)栽培品種、栽培措施等來定。以主蔓結(jié)莢為主,莖葉細小,適于密植的品種如細葉青,每畝可增至4000~5000穴。青豆莢品種比白豆莢品種要適當密植。要進行整蔓的比不整蔓的適當密植。出苗后間苗,每穴留2~3株。
幼苗出土前宜保持30~35℃的溫度,出土后,控制適溫為25~30℃。早春播種后要搭塑料小棚并覆蓋塑料薄膜。出苗后,中午揭下薄膜,臨近出圃前應全部撤除薄膜,使幼苗生長充實而健壯。出苗前水分不宜過多,以防種子腐爛。出苗后,應保持土壤濕潤。苗床既要防止土壤過干,又不宜過多澆水,更應防止苗床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