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怎么種?丹參種植技術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30154人閱讀
丹參是唇形科鼠尾草屬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因其根皮赤而肉紫、形狀似參而得名,又稱赤參、紫丹參、紅根等。丹參種植時,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做好田間管理工作,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一下丹參的種植技術和畝產(chǎn)效益,我們一起來看看。
1、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較高、土壤肥沃、土質(zhì)疏松、灌溉方便、交通發(fā)達、排水系統(tǒng)完善的地塊。整地時,一般采用穴墾,深挖定植穴,每個穴的寬度、高度均為一米左右。在定植穴內(nèi)施入充足的農(nóng)家肥、適量的復合肥和尿素,覆蓋一層薄土,為栽種做好準備。
2、種苗處理
選擇主側(cè)根在3個以上、長度20厘米以上、苗高80厘米以上、基徑1厘米以上,生長充實,嫁接口愈合良好的嫁接苗。采用山桃、毛桃或青州蜜桃等作砧木。
3、定植
培育出的苗于11月至翌年3月前種植,一般按株行距為3米×4米,畝栽55株的密度栽植。栽植深度在嫁接口部位露出土面3-5厘米。
4、中耕除草
在丹參生長期間,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能力,除草可以防止雜草與丹參爭搶養(yǎng)分和光照。一般中耕除草3次左右,分別在5月、6月和8月進行。
5、施肥管理
丹參生長需要充足的養(yǎng)分。在基肥充足的情況下,一般可不追肥。若未施基肥或基肥較少,可在丹參生長期間進行追肥。追肥一般結(jié)合中耕除草進行,每畝可追施腐熟糞肥1000至2000公斤或餅肥25至50公斤。
6、灌溉排水
丹參耐旱怕澇。在5至7月丹參生長旺盛期,如遇干旱天氣,要及時進行灌溉,保持土壤濕潤。但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根部腐爛。8至10月是丹參地下部根迅速生長時期,如遇連陰雨天氣,要及時排水,防止土壤積水。
7、摘蕾控苗
丹參開花會消耗大量養(yǎng)分,影響根部生長。因此,在丹參主軸上和側(cè)枝上有蕾芽出現(xiàn)時,要及時進行摘蕾控苗。摘蕾控苗時間以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5時為宜,通過手掐或剪刀剪除的方法剪除蕾芽。
8、畝產(chǎn)收益
丹參種植時間在晚秋或早春,生長期一年,于當年秋季收獲。一般年份,在沒有大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平均產(chǎn)干貨50克/棵,以每畝栽培8000棵,按照成活率90%計算,每畝可收獲干丹參360公斤。如果按照統(tǒng)貨市場價格14-18元/公斤,每畝收入6000-6500元,刨去成本科獲利3300-4800元。
以上就是丹參的種植技術和畝產(chǎn)效益的介紹,丹參種植后1年或2年采收,以1年生根產(chǎn)量較高。挖取全根,去除泥土和須根,曬干或烘干。丹參鮮根畝產(chǎn)1500-2000公斤,干貨畝產(chǎn)300-500公斤。
關于丹參的種植技術和畝產(chǎn)效益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