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盆栽日常如何養(yǎng)護管理?
惠農(nóng)網(wǎng)·農(nóng)技學堂
16793人閱讀
蘆薈是生活中常見的植物,不僅具有食用價值,還富含豐富的營養(yǎng)。它也能有效地驅(qū)除蚊蟲。然而,并非所有蘆薈都可以食用或驅(qū)蟲,因此在選擇時需要了解不同的種類。下面帶大家一起學習一篇蘆薈的種植與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選擇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作為最佳土壤。在種植前,需要適當施加廄肥或堆肥,并進行細耙平整。一般每畝用量為1500-2000kg的腐熟有機肥。然后根據(jù)地形情況,開設寬度為0.8-1m、長度視地形而定的畦。過濕過粘的土壤不適合種植蘆薈。
2.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可以在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進行。將蘆薈周圍的小苗連根挖取,并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然后就可以進行定植。芽插繁殖是從母株的葉腋處取得長約5-10cm的新芽,放置在陰涼的地方,夏季大約要4-5小時,冬季則需要1-2天,等到切口稍干后,將其扦插在搭有蔭柵的苗床上。插后20天即可生根,在苗床培育2-3個月后即可移植到田地中。
3.定植
蘆薈可以在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進行定植。使用高度為10-20cm的分株苗或穿插苗,植株之間的距離為50cm×50cm或40cm×50cm,每個畦種植2行,每個孔洞種植1株。定植時要舒展根系,并用土壤覆蓋并壓實,如果土壤干燥,需要適量淺水定根,并使用小樹枝進行臨時遮蔭。
4.田間管理
夏季高溫時,需要進行淋水以保持土壤濕潤。但是不宜過于潮濕,需注意排除積水,以免蘆薈根部腐爛。生長期間需要頻繁除草和松土,雨季除草后應將雜草清除出園外并堆漚作肥。旱季除草時,應將除去的雜草覆蓋在根際上。同時,可以結(jié)合松土或培土來促進植株生長。為了促進植株生長,需要及時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并結(jié)合化肥。每年施化肥3-4次,每次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混合尿素6kg,過磷酸鈣50kg。
5.采收
種植2-3年后即可收獲蘆薈。當蘆薈葉片生長旺盛且中下部分完全生長達到20-30cm以上時,可以分批割取。
綜上就是蘆薈的栽培要點介紹,許多人認為蘆薈盆栽小巧玲瓏,與仙人掌無異。然而,你錯了。實際上,蘆薈的生命力非常強大,如果養(yǎng)護得當,它可以變成老樁,甚至可以長到兩三米高。你們家有養(yǎng)殖蘆薈嗎?
關(guān)于蘆薈的種植與栽培技術(shù)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nóng)網(wǎng)以下推薦的內(nèi)容感興趣,歡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