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什么時候種植?
惠農網·農技學堂
27323人閱讀
水稻想要產量高,科學管理是關鍵,7月有小暑和大暑兩個節(jié)氣,氣溫高雨水多,在7月要做好水稻管理要點,才能讓水稻獲得高產,下面就來說說7月份水稻的種植管理要點。
一、管水
水稻七月中旬后進入孕穗,此時水分是決定產量的關鍵因素。水源條件好的地方可采取日灌夜排的管水方法,尤其是水稻孕穗期不應斷水,要灌深水護苗,以防止低溫和高溫引起的結實率下降和空粒增多。此外,應保持水層2—3厘米,采取淺水促蘗的方式,不可重曬,不可上深水。如果田間有異味、冒泡、灰根、黑根,或有毒氣體濃度過高或根系向上伸展等缺氧情況,應撤水晾田,即腳窩有水而田間泥面無水,充氧壯根后及時上新水。淺水可以提高泥溫,促進分蘗芽生長,平衡晝夜溫差。
二、施肥
施用穗肥是促進水稻高產的一項栽培措施,一般每畝施用尿素3-8kg、氯化鉀5-8kg或等量的專用復合肥。如果此時出現(xiàn)田間不平,青黃不均或有脫肥情況,應及時補充氮肥,以防脫肥影響分蘗或造成田間生長不均衡。施肥時要看田間長勢,顏色深濃不追肥,黃、稀、瘦、矮處要適當調節(jié)。
三、防倒
水稻田間長期干旱裂口,灌水后,根系集中在田的表面,泥層變得松軟,后期易造成倒伏。因此在追穗肥時應重點補施鉀肥增強抗倒能力,每畝可施用氯化鉀5—8公斤,增強抗倒能力。
四、防病蟲
水稻進入幼穗分化期后,各種病蟲害也進入猖獗危害期,螟蟲、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危害極大。因此,有必要根據預測及時、準確地使用藥物進行防治。(1)水稻二化螟,可使用殺蟲雙等藥劑;(2)灰飛虱,可使用吡蟲啉、吡蚜酮等藥劑;(3)紋枯病,可使用三環(huán)唑、稻瘟靈進行噴霧防治;(4) 稻曲病,防治時間一般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使用多菌靈、井岡霉素等,要均勻噴施,不留死角,間隔7~10天噴施一次,連續(xù)2~3次。為防止產生抗藥性,藥劑要交替使用;(5)稻潛葉蠅,可使用吡蟲啉、溴氰菊酯、環(huán)丙嗪等藥劑。
五、除草
夏季不僅是水稻快速生長的時候,也是雜草橫生的季節(jié),雜草會與水稻爭搶水分和養(yǎng)分,并且過多的話還會對水稻的正常生長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遮擋田間的光照。所以我們要將田埂與田內的雜草要及時祛除,定時巡查稻田,防止水稻受到危害,注意除草劑的使用,如果是人工拔草的話也要注意不要傷到水稻的根。減少病菌的滋生,為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分蘗期水稻對藥劑敏感,除草要選擇安全性高的藥劑。
以上就是關于7月份水稻的種植管理要點的介紹了,7月正是水稻進入孕穗拔節(jié)時期,必須加強田間管理,保證水稻的良好生長和高產高質。
關于7月份水稻的種植管理要點的精彩圖文、熱門評論,您可能對惠農網以下推薦的內容感興趣,歡迎閱讀。若您有購買稻谷和了解稻谷價格行情的需求,歡迎點此查看>>>>>>全國優(yōu)質稻谷商品大全